大家好,今天小編關注到一個比較有意思的話題,就是關于關于生命的純音樂的問題,于是小編就整理了1個相關介紹關于生命的純音樂的解答,讓我們一起看看吧。
作為一名80后的小阿姨,《流星花園》和道明寺,是青春里繞不開的記憶。
初中時有個男生喜歡我,知道我喜歡《流星花園》,據說攢了一個月的午飯錢,在生日那天送了我一套DVD光盤,還偷偷塞了一封情書,我當然不是那么物質的女生啊!我果斷的收下了DVD,把情書退了回去。
光盤看了一遍又一遍,里面的臺詞都可以背下來,那首《情非得已》更是我當時最愛的歌曲。時間長了,自己都入戲了,總覺得自己是杉菜,送我DVD的那個高高瘦瘦,皮膚黝黑的少年就是我的道明寺。
那種關系,應該就是不管我怎么對他,怎么爭吵,他都不會離開的那種。
所謂,得不到的永遠在騷動,被寵愛的都有恃無恐。
三年來我似乎已經習慣了被他追求的感覺,每天都給自己加戲,作來作去就是不同意。
初三那年,他轉學了,遇見了別的女孩,我的“道明寺”沒有失憶,卻愛上了“葉莎”。
而此時我才發現,我的心早就在這三年的點點滴滴里被他征服,而我卻連一聲“我喜歡你”都沒有資格再講出來。
一晃二十幾年過去了,直到現在,每當聽到《情非得已》都還是會想到他,那個高高瘦瘦,皮膚黝黑的男孩,那個我以為他就是我的“道明寺”,而我卻把他弄丟了的男孩。
——《有沒有那么一首歌……》
“我曾走過許多地方,把土撥鼠帶在身旁,為了生活我到處流浪,帶土撥鼠在身旁……”
如果沒人介紹,也許很多人不知道有這樣一首叫做《土撥鼠》的歌,也不知道這首歌是德國歷史上最偉大的兩位文學家和音樂家歌德跟貝多芬合作的作品。它寥寥數句的歌詞沒有《少年維特之煩惱》那么為世人熟知,簡單的旋律也沒有《命運》、《英雄》交響曲那么震撼人的心靈,可在我的記憶中,卻時常回響起這樣一首凄婉又哀傷的歌。
人在不同的年紀,不同的人生階段會喜歡不同的歌。也許我們都曾有過這樣的經歷:把自己一個人關在房間里,借著清冷的月色,燃著香煙,喝著啤酒,開大留聲機的音量,一遍遍聽著同一首歌曲,仿佛這些歌就是為自己寫的一樣觸痛我們脆弱的心弦……
隨著時間的流逝,我們早已經過了感傷沖動的花季雨季,青春的面龐也漸漸爬上了淺淡的細紋,而我們曾經喜歡過的某一個人,經歷過的某一些事和我們曾經反復吟唱過的某一首歌,也在我們的記憶中漸漸模糊,代替它們的可能是另外的一些人,一些事和另外的一首歌。這就是生活。
有沒有那么一首歌,在你不經意的某個冬日的黃昏或者夏天的午后,突然回響在你的耳邊,讓你的思緒一下子再回到從前,回到三毛流浪過的撒哈拉沙漠,回到那于我們已經漸行漸遠的青春歲月,回到夢里花開花落的如《土撥鼠》一樣古老又感傷的我們最浪漫最純真的——十七歲的雨季……
“有沒有那么一首歌,會讓你輕輕跟著和……”
我們身邊的人,據說是我們上輩子的點點滴滴的緣分,這就是我們為什么在某個時間某個地點遇到某個人,不早不晚,不偏不倚。緣來則去,緣聚則散,緣起則生,緣落則滅。
既然遇到,就是緣分。有時候一個人獨自依窗而望,聽著某首歌,或看見某個物,或看到某個場景……腦海里就會不由自想起他或她,揮之不去,因為我們曾經在一起過。
《夜空中最亮的星》這是孩子今年比賽的班歌
這也是我最近常聽的一首歌,最初感動我的是,廈門六中的孩子們為逝去的音樂高老師唱的,就是這樣一位才華橫溢可敬的老師突發疾病病逝,離開了他最愛的學生最愛的音樂,孩子們用老師教她們這首歌為老師送行緬懷對他的愛。
就在前兩天,由武漢鋼花小學學生以及志愿者音樂老師華宇晨老師和中央電臺制作的《夜空中最亮的星》合唱版, 讓聽者淚奔[大哭]新冠肺炎,牽動了億萬人的心,全國人民共抗疫,那些逆行者前赴后繼趕往武漢,專家醫生護士 人民的士兵警察 社會自愿者等等……你們是夜空中最亮的星,致敬所有堅守在防疫一線的工作人員!
到此,以上就是小編對于關于生命的純音樂的問題就介紹到這了,希望介紹關于關于生命的純音樂的1點解答對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