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編關注到一個比較有意思的話題,就是關于鋼琴與音樂教育的關系的問題,于是小編就整理了2個相關介紹鋼琴與音樂教育的關系的解答,讓我們一起看看吧。
不是一家。
廈門市音樂學校,是廈門市人民政府于1990年創辦的一所九年義務教育特色學校兼中等音樂專業學校,學校于2009年4月冠名廈門大學附屬音樂學校。
學校設小學部和中學部,面向國內外招收有音樂特長的中小學生和音樂專長的中專生,為高一級院校輸送了大批文化素質高的音樂人才。2018年,被福建省教育廳認定為福建省第八批達標中等職業學校。
中央音樂學院鼓浪嶼鋼琴學校是廈門市人民政府和中央音樂學院合辦的一所政府財政全額撥款鋼琴專業公立學校。正式創建于2006年,以培養國內優秀的青少年鋼琴人才為目標,努力打造成為中國少年鋼琴藝術的窗口和世界一流少年鋼琴家的教育基地。2018年,被福建省教育廳認定為福建省第八批達標中等職業學校。
沒有直接幫助。學習樂器、音樂對孩子學習成績的提高可以說沒有直接幫助。家長如果想通過學樂器幫助孩子升學,我的建議是,為了升學彈琴、學音樂,那不如不學,然后把時間都花在學好語數外上。
話說回來,學習樂器或者音樂、藝術到底有什么用?關于學琴開發大腦,左右協調等等的功用,說的已經太多了。我只講講女兒從4歲半接觸音樂,5歲半開始學琴以來,自己切身體會到的所謂“用處”:
1. 音樂隨時會圍繞著她。走在大馬路上,進入商場,看到電視……只要有歌曲的聲音,有樂器發出的聲音,都能看到她眼睛發直的那個瞬間,隨后會哼出旋律,告訴家人,這個歌我喜歡,這個曲子很好聽;自己玩耍的時候,時不時哼唱著自創的小調;與人對話時,隨性就會一邊說著一邊唱起來;聽到喜歡的音樂,回去總會要求多聽幾次,自己跟著哼唱學習。我們都知道音樂會帶給人快樂,音樂圍繞的人,讓自己快樂的能力可想而知。
2. 知道堅持的意義。學習鋼琴(其他樂器也一樣),每天都需要練琴。而練琴,要的就是堅持二字。即便是業余琴童,想要進步,每天的練琴時間最少也需要1小時,有的需要1.5小時。所有人都知道,我們唯一戰勝不了的是時間,唯一能戰勝時間的就是堅持。5、6歲的小孩,每天坐在琴凳上一項一項練習,日復一日,即便喜歡音樂,時常感到煩躁、苦惱也是正常的。與此相伴隨的是,孩子會看到自己的手指越來越靈活、琴鍵發出的聲音越來越均勻、飽滿,比賽場上的成績越來越好,班級表演時,同學們紛紛投來羨慕的眼光。這些成就感會讓孩子對堅持二字有不同的理解,對付出和收獲有深刻的認識。
3. 更加自信。隨著樂器學習的時間越來越長,孩子收獲了更多的自信。她很清楚自己在彈琴這件事情上可以做好,也很清楚只要每天按時完成作業,她就可以進步,遇到難點,她也知道可以通過問老師、反復練習等方法解決掉。自信就是在一小節一小節的練習中,一首曲子一首曲子磨練中,一次一次登臺表演中逐漸建立的。自信一旦建立,孩子可以將這些經驗很好的運用到其他的學習中,從而進入更美好的良性循環。
4. 專注力好。在彈琴的過程中,孩子的眼睛需要記住樂譜上那些音符和各種各樣的標記,看到的東西用手指通過琴鍵傳達出來,耳朵同時聽自己彈出來的音色,一系列的活動都需要注意力高度集中才能做到準確、完美,長期的訓練自然會讓孩子的專注力提升。
5. 家長的音樂欣賞水平逐步提高。陪著孩子上課,陪著孩子練琴,聽音樂會,日積月累,家長們對音樂的理解也不再局限于好聽不好聽。慢慢明白巴赫和莫扎特的古典樂情緒平穩、速度中庸,適合胎教;三拍子的音樂多是舞曲,轉圈圈;不同的和弦表達的色彩不同等等。更重要的是,當我們能夠體會到音樂獨一無二的美,體會到情感從心底深處被喚醒時,我們會越來越堅定當初讓孩子學琴的信念,在音樂的道路上繼續堅持。
這些是我們沒有專門學過音樂的人可以看到、感受到的。至于音樂素養、陶冶情操方面,肯定是有進步的,正如俗語所說,“腹有詩書氣自華”,只是它不像考試成績一樣那么顯而易見,
到此,以上就是小編對于鋼琴與音樂教育的關系的問題就介紹到這了,希望介紹關于鋼琴與音樂教育的關系的2點解答對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