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編關注到一個比較有意思的話題,就是關于彈鋼琴應該怎么放松音樂的問題,于是小編就整理了1個相關介紹彈鋼琴應該怎么放松音樂的解答,讓我們一起看看吧。
要想做到彈鋼琴讓手放松,音樂基礎知識的學習非常重要。首先要學好音樂基礎理論,還有有關鋼琴學習過程中需要學習的有關知識。
要有長期的、正規的、系統的、比較認真的指法練習。自身的坐姿也很重要。身體與琴之間的距離要適當;琴凳的高低也要舒適。身體的放松與手的放松尤其重要。
.
要做到手的放松,就必須首先做到思想上的放松。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心里放松。在以上這些前提下練琴,主要的是在于精力的集中,要做到全神貫注。只有這樣精神集中與全身心的放松,手指與身體的協調配合,再加上眼睛、耳朵、大腦的協調運作,手指的放松就會水到渠成,自然放松。
通過長期的認真訓練,彈錯音的概率就會越來越低,直到沒有錯音的出現。正如人們常說的,從自然王國到必然王國。
以上是小編個人的淺薄認識,希望能夠幫到您。
哇,這個詞看著太熟悉了
幾乎天天說,每節課都會提到
“放松”一詞對于很多牽扯到技術方面的問題都會出現。
彈琴需要放松的不止是手,還有更多部位,只是我們一開始把所有注意力都放在手上,我們今天針對鋼琴彈奏的放松具體講講“放松”到底是怎么回事。
(圖片來源于網絡)
看看我們葛大爺夠放松了吧
(圖片來源于網絡)
看到這種圖,在湖畔旁,小憩一下,是否也覺得放松,更多的是心情放松,對吧!
彈鋼琴需要放松哪
手指?掌關節?手腕?小臂?大臂?肩膀?腰?腿?
細心的人會發現我從觸鍵點按著身體部位順序說了一遍。
看到這可能會有人說彈琴就是用手么,無非再算上手腕和胳膊,跟腰、腿有啥關系?
我們回憶一下上第一節的時候,老師會讓怎么坐
這樣?
這樣?
還是這樣?
哈,開個玩笑,不用說都知道是第三個坐姿。
腳-腿-腰
把它們三個放在一起說,因為都在“下面”,腳要踩穩,放在踏板兩邊就行,正常彈奏時不用太使勁,腳再踩穩的同時,腿當然也會給予一定的力量和支撐,所以他倆不分家。
平時孩子再彈一些小曲子時可能感覺不到他們的存在。什么時候用到呢?
當學到比較難的曲子,需要彈有爆發力的和弦等效果時,或者連續快速有力時,這個時候就需要腳和腿支撐身體,大家都知道力是相互作用的,當我們用力向下彈的時候,會有反作用力把你“頂”起來,所以就需要腳和腿牢牢的踩穩。然后腰要把這個力量傳遞給“上面”
肩膀-大臂-小臂
從腰部傳來的力量,再通他們三個接著“走”,一直到手指。
肩膀實際上起到輔助和配合的作用,不要憋著勁也不要不提勁,盡量做到自如隨便一些就可以。在彈奏中,特別是強音,與腳和腿一樣,肩部也要有瞬間力量集中的點,但這都是“點”不用持續使勁,爆發一下瞬間就結束,然后又要回到自如放松的狀態。所以一般我們也很少聽到老師不停說“肩膀放松”。
大臂
大臂本身不要肘關節和肩關節運動它才能起到力量傳輸的作用,所以他單獨是沒什么作用的。在彈奏中,有關大臂聽到最多的話應該是“大臂放松,往下沉,或者說往下落”,其實只有放松后才能做到徹底的“沉”“落”下去。
小臂
小臂和大臂一樣,它需要腕關節和肘關節配合發力才有用,和大臂一個道理。但它會比大臂更靈活一些,因為有時在提腕時需要提起小臂,尋找放松的狀態。前面說的“沉”下去也就包含小臂在內。
根據曲子的要求,快或慢,強或弱,通過力量的傳輸最終到達手指,最終反饋在鍵盤上。
解釋了這么多,相信大家應該多少對放松有一點了解,放松和用力絕不是單獨拉出來講的,一定相互作用,相互協作。
看個整體圖
手指
有了這一系列的力量傳輸,最終靠手指完成彈奏,所以以往我們都會把關注點放在手指上。最后我們講講手指放松。
首先道理和前面講的一樣,手在鍵盤上放著的時候不要過分使勁,就像一個人直直的站著不動,渾身上下都在使勁嗎?當然不是(不信你可以試試),身體只需要用一點力量保持正常的站立狀態,不要前后左右晃或者不要摔倒就行,所以這個力量是“隱藏”的,在你站不穩快倒得時候,身體某個部位發力使傾斜的樣子回正,回正后又找到放松自如的常態。
手指在不彈琴或者準備要彈之前都是這樣的狀態。
放松會讓我們“誤會”的理解為不用力,有種躺在床上徹底放松的感覺。
這樣是不對的。掌關節和手指都是處在一個“時刻準備”的狀態,所以我們可以把放松理解為“準備”
而不是“松懈”。因為隨時就要發力彈下去。
解釋這么多,就希望大家不要認為彈琴只是和手有關,彈琴是個非常復雜的“工序”,當我們聽到同一首曲子別人怎么彈的這么好聽,我怎么彈不出這么動聽,說明別人對于技術和音樂理解比我們懂得更多,更“講究”。
快去試試這種“放松”的彈法吧。
文章內出現所有圖片均來自網絡
到此,以上就是小編對于彈鋼琴應該怎么放松音樂的問題就介紹到這了,希望介紹關于彈鋼琴應該怎么放松音樂的1點解答對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