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編關注到一個比較有意思的話題,就是關于梁祝音樂譜子鋼琴譜的問題,于是小編就整理了2個相關介紹梁祝音樂譜子鋼琴譜的解答,讓我們一起看看吧。
《梁祝》的故事我們耳熟能詳,《梁祝》的旋律無論聽多少次卻依舊感動如初,當80多高齡的巫漪麗老師出現在《經典詠流傳》節目熒屏上的時候,當巫漪麗老師 在新加坡音樂中心緩緩走到鋼琴那一刻,當巫漪麗老師 布滿經歷的手敲下鋼琴的那瞬間,仿佛全世界都安靜了,隨著老師的鋼琴旋律仿佛置身到了《梁祝》的精神世界中。。。。。。
作為《梁祝》首位鋼琴伴奏縮譜編寫者與首演者,她用59年時間傾訴了這個經典愛情故事,用西洋樂器演奏出中國情,她既傳承經典亦創造經典,更是成為了一代經典。
“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88歲的巫漪麗是中國第一代鋼琴家,從摸到黑白琴鍵的那一刻起,再也沒有和它分開。她一生致力于讓中國的鋼琴作品風格更豐富,讓戲曲、民間樂曲、少數民族音樂融入其中。《梁祝》是中華文化中的經典故事,而她締造了指尖上的經典音樂!《梁祝》因至死不渝的凄美愛情故事而成為經典,而巫漪麗老師與藝術的牽絆,更讓我們感動。巫漪麗老師是中國第一代鋼琴家、中國鋼琴啟蒙人之一。她自幼酷愛音樂,她六歲那一刻,對鋼琴一見鐘情,此后80余年,愛著同一種藝術,用她的生命創造經典。向所有用匠心精神傳承經典的藝術家們致敬!
首先謝邀請!
但這個問題不好回答!
越劇梁山伯與祝英臺,是經典傳統節目,版本很多,流派也不一樣,所以作曲也各不相同。雖然我對這個劇本很然悉,而且其中的多段唱段還能唱幾句,但誰是作曲家還真搞不清楚!抱歉了!
謝謝邀請,我把知道的都說一下吧,希望能幫助到大家。
《梁山伯與祝英臺》是越劇的傳統劇目也是優秀的保留劇目,作為中國古代四大民間愛情故事之一,家喻戶曉。越劇保留了故事質樸的特點,經過許多代越劇前輩們的藝術加工,讓梁山伯與祝英臺更加生動、更加優美也更加浪漫了。
越劇《梁山伯與祝英臺》的作曲們
越劇在1906年(清光緒三十二年)至1921年(民國10年)小歌班時期就有《十八相送》等梁祝題材的折子戲了,最早的越劇梁祝唱片是1936年(民國25年),男班藝人支維永和陶素蓮(戚雅仙的老師)演唱的《十八相送》,所以越劇《梁山伯與祝英臺》最早的作曲者很難知曉了。
我不知道1937年(民國二十六年)至1949年各大越劇團的《梁山伯》、《梁祝哀史》、《新梁祝哀史》的作曲們。
我知道的是1950年4月東山越藝社(范瑞娟、傅全香、張桂鳳領銜)的《梁祝哀史》作曲是王元堅(越劇電影《柳毅傳書》的作曲之一);1951年華東越劇實驗劇團(上海越劇院前身)排演的《梁山伯與祝英臺》作曲是陳捷、薛巖,同年8月至9月上海越劇界抗美援朝義演劇目《梁祝哀史》的作曲是陳捷、劉如曾、王元堅;1953年越劇電影《梁山伯與祝英臺》(袁雪芬、范瑞娟、張桂鳳主演)作曲是劉如曾;1954年至1962年上海的越劇團(比如合作越劇、天鵝越藝社等)大多用的作曲是劉如曾、陳捷和薛巖的。
越劇《梁山伯與祝英臺》劇照(圖片源于網絡)
越劇電影《梁山伯與祝英臺》(圖片源于網絡)
1960年浙江越劇團的《梁山伯與祝英臺》作曲是賀仁忠【合作越劇團作曲賀孝忠的二哥,賀家除了大哥賀國忠是甬劇演員、其余五個兄弟(賀仁忠、賀孝忠、賀世忠、賀富忠、賀惠忠)都從事的是越劇工作】,值得一提的是賀孝忠在戚畢《梁山伯與祝英臺-樓臺會》里創造了新的過門;1985年5集越劇電視連續劇《梁山伯與祝英臺》(范瑞娟、傅全香、張桂鳳主演)的作曲是顧振遐;項管森整理了《梁山伯與祝英臺》的樂曲。
越劇《梁山伯與祝英臺》流派紛呈,有許多的作曲我并不知道,歡迎大家補充。
越劇電視劇《梁山伯與祝英臺》幕后照片(圖片源于網絡)
越劇與《梁祝小提琴協奏曲》
1958年何占豪提出來在越劇《梁山伯與祝英臺》的曲調基礎上創作小提琴協奏曲,孟波同意了何占豪的提議,何占豪以前是浙江越劇團的樂隊演奏員,他對越劇曲調很了解,從越劇《梁山伯與祝英臺》、尹派的《紅樓夢》、《白蛇傳》等劇目中吸取了精華。1959年何占豪、陳剛創作的小提琴協奏曲《梁祝》大獲成功,中國有了屬于自己的小提琴協奏曲。
俞麗拿獨奏《梁祝小提琴協奏曲》(圖片源于網絡)
總結
不論是越劇《梁山伯與祝英臺》享譽海外,還是小提琴協奏曲《梁祝》舉世聞名,它們都不是一兩人的功勞,而是眾多文藝工作者集體創作的結晶,是讓每個中國人引以為豪的寶貴文化財富。
到此,以上就是小編對于梁祝音樂譜子鋼琴譜的問題就介紹到這了,希望介紹關于梁祝音樂譜子鋼琴譜的2點解答對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