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編關注到一個比較有意思的話題,就是關于鋼琴簡譜純音樂經典歌曲的問題,于是小編就整理了1個相關介紹鋼琴簡譜純音樂經典歌曲的解答,讓我們一起看看吧。
你好!
首先感謝邀請!
鋼琴是看著樂譜彈,普通人和鋼琴大師差距在:
1、練習時間
鋼琴大師日常練琴8~12小時,普通人日常半小時~一小時。
這是最大的差別,從小學琴的童子功,對手指能力要求近乎苛刻,普通人做不到或者已經過了童子功時期才學琴,很多東西無法和童子功的做比較。
鋼琴大師學琴都是3歲開始,不超過7歲,而且在12~15歲前能達到肖邦或車爾尼740程度或者更高程度。
普通人學琴不一定是從這個時候開始,而且跟的老師不一定教的好,自己練習也懶,得過且過。
2、起點不一樣
鋼琴大師從小跟名師學習,普通人在琴行或者不知名的老師學習。
跟名師學習如何正確的觸鍵、聆聽音色,看五線譜,如何彈的更好聽。苦練基本技術。
普通人跟普通老師常聽見這樣說:手型、錯音,幾年還在彈小湯1、2、3
有時候高度也決定了起點不同。名師有名師的見解和教學手法,與普通老師教學不同,而且學習費用是普通老師的數十倍。
3、內涵不同
鋼琴大師從小跟名師學習,吸收了很多名師、大師不同的理解、理念、見解、見識,普通人就只關注手型好不好,曲子難不難,不關心如何彈的好聽、完美。
簡單來說,
一首曲子,大師彈的有速度、有力度、連貫,能演繹出曲子表達的情緒。而且不怎么出現錯音。
同樣一首曲子,普通人:
?這也太難了,速度太快了我做不到
?這譜子真tmd難看懂,為什么不寫譜子都是c調
?這變態的作曲家,手指要求這樣,誰做得到
?今天有點累,不練琴了
?我又不是大師,將就隨便練練就好,敷衍老師
?總是卡頓、某個地方停下來,無法連貫、按譜面要求的速度、力度、表情來彈。
4、天賦不同
鋼琴大師都在很小年紀展露天賦,例如郎朗、李云迪2歲~三歲能完整無誤哼出喜歡歌曲的旋律,普通人這個年紀還在瘋玩。
鋼琴大師在學琴時候基本上彈過幾次譜子就記下來,能準確無誤彈下來。
普通人幾個月半年還記不下譜子。
沒天賦還不努力,如何比的上有天賦還在死命努力的人的高度高呢?
能成為鋼琴大師,聽說基本上看過譜子,就能憑記憶彈下來,甚至沒看過的譜子看個幾遍就能彈下來,仿佛練了十幾年一樣的熟練。而且是很長,難度大、高強度的曲子都可以。
普通人無法做到這一點。
看到這里,題主明白了鋼琴大師和普通人同樣彈一首曲子,還是有很大差距問題所在了嗎?
希望以上回答對你有幫助,謝謝!
歡迎不同意見的朋友一同交流學習,幫問主提供更好的參考意見。
有緣路過和看完的朋友麻煩點贊轉發唄,謝謝~
本人也算是彈了十五年鋼琴,自認為對鋼琴演奏的理解應該比絕大多數人要深刻,也斗膽來聊聊這個問題。如果僅僅是從演奏的角度看,鋼琴的確是照著譜子彈的,那普通人和所謂的大師或者高手,差距究竟在哪兒?
穿甲哥結合自己練習鋼琴、接觸音樂的經歷,覺得可以從兩方面看這個所謂的“差距”。
一.能“照著樂譜彈”,把譜子精準地呈現出來,就已經堪稱高手
首先,我們先給對鋼琴或者音樂了解不多的讀者朋友做一個簡單的新手教程。
↑鋼琴譜上記錄的無外乎就是兩大內容:每個音符的音高(按哪個鍵)以及時值(按多久)。當然除此之外還會有很多其他一些強弱、速度符號。
比如上面的《小星星》,右手第一個小節是do do so so四個四分音符,每個音是一拍;左手則是兩次同時按下do和so,兩個二分音符,每個音是兩拍。
正確不出錯地的演奏一首鋼琴曲至少要求每個音不能按錯鍵(音高不能出錯),按著琴鍵的時間必須嚴格按照節拍,不能過長也不能過短(時值也不能出錯)。
好的,新手教程結束,下面開始動真格的了。
↑這是霍洛維茨《卡門幻想曲》的末尾部分,對于專門攻讀音樂的學生來說,這首曲子的難度也只能算是剛剛跨入“專業”二字的大門。
值得留意的是,演奏《卡門幻想曲》里面絕大部分“音符”的時候,并不是好像《小星星》那樣用一只手指按下一個鍵就可以了。而是每次下鍵都要同時按下3-4個音符,要把手張大,用大拇指和小拇指同時按下相隔比較遠的兩個鍵,同時還要用食指、中指或者無名指的其中兩只手指再按下中間的兩個琴鍵,緊接著要迅速移動手的位置,再重復上面的這一套動作。左手和右手皆是如此,而且還要兩只手同時協調地進行演奏。
這就需要演奏者擁有極為扎實和強大的基本功,背后就是專業習練者每天幾小時甚至十幾小時、日積月累數以年計的艱苦練習,是數不盡的汗水和淚水。
視頻加載中...↑穿甲哥這里有一個視頻,這是一位央音附小的五年級或者六年級學生在考試時演奏《卡門幻想曲》的片段視頻。視頻里他從上面第8頁倒數第二行倒數第二個小節開始,一直演奏到第9頁最后曲子結束。這個曲子難度不低不假,但至少我們還不太可能稱一個普通的音樂學院附小學生為鋼琴“大師”,最多只能稱他為演奏技術上的“高手”。
看完視頻,還是以剛才《小星星》音高、時值不能出錯的標準來要求《卡門幻想曲》的演奏。不能按錯哪怕一個琴鍵的位置,每個音符的時長也不能過長或者過短,必須精確地踩在節奏上。精確嚴謹地完成所有上面這些要求,才有資格被稱之為是“照著樂譜彈”,才能稱之為起碼的“完成了演奏”。
聽完上面小朋友的演奏,看完琴譜和穿甲哥的文字介紹,恐怕不會有讀者朋友還會認為做到“照著樂譜彈”還是一個簡單的事情了吧。殘酷而現實地說,這已經是許多學習鋼琴的人甚至是自認為擅長鋼琴的人,窮其一生都達不到的境界了。
二.譜子上呈現的東西遠遠不是一首鋼琴曲的全部
↑這是J.S巴赫創作的帕提亞舞曲中的BWV826號作品,也是當年小時候的穿甲哥參加ABRSM演奏八級考試時的曲目之一(那時候才11歲啊……)。只有四頁的曲子不長,里面卻大有玄機。
這是一首三部曲,也就是說兩只手要演奏三個聲部。而作為一首復調音樂,這三個聲部并沒有嚴格意義上的主次,而是交替充當音樂旋律的主線。而哪些音屬于哪個聲部,哪個聲部又在哪一段充當主線,如何突出這個聲部,如何跟另外兩個聲部進行處理和銜接,如何做到主旋律線能夠前后呼應,這些東西是不可能在樂譜上有直觀的反映的。這就要求演奏者要對樂曲的微觀、宏觀結構、創作思路、作者的音樂風格乃至創作年代的背景都要有深刻的理解和掌握,才能在演奏中做到有層次感、有結構性,而不至于把曲子彈得好像機械一樣一成不變、千篇一律。
在上面的圖片里,穿甲哥已經用藍紅兩個顏色的細箭頭標出了旋律線,其中藍色為主旋律線,紅色為輔助旋律線。當然我這樣做也是非常不嚴謹的,不過這樣做會更易于對音樂了解不多的讀者理解我所說的內容。
↑而且凡是一首完整的曲子,一定離不開結構,無論是流行樂還是古典樂都是如此。比如我們聽張惠妹的《聽?!愤@首歌,我們第一次、第二次和第三次聽到“聽——??薜穆曇簟边@句歌詞時,無論是歌手還是聽眾,都必然會有略有不同的感受和情感,鋼琴也是如此。
一些大部頭的鋼琴作品,比如拉赫瑪尼諾夫的鋼琴協奏曲,整首曲子下來演奏時長可以長達半小時甚至四十分鐘,堪比一集內容豐富的紀錄片。那么鋼琴演奏者在其中處理曲子節奏、情感、結構的智慧和鉆研,就不是我們這些門外漢可以妄做想象的了。
這也是為什么,要有一定的年齡才能被稱得上是鋼琴“大師”。因為他們彈的已經不是鋼琴曲,也已經不是在追求演奏技術和技巧,而是在演奏歷史、演奏人生、演奏智慧。
可以說,“照著樂譜彈”只是第一步。正所謂,形而上者謂之道,形而下者謂之器。能夠“照著樂譜彈”,僅僅是解決了“器”的有無問題,距離真正的“道”,恐怕還需要付出得更多、更多。
到此,以上就是小編對于鋼琴簡譜純音樂經典歌曲的問題就介紹到這了,希望介紹關于鋼琴簡譜純音樂經典歌曲的1點解答對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