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編關注到一個比較有意思的話題,就是關于音樂課集體備課活動目的的問題,于是小編就整理了2個相關介紹音樂課集體備課活動目的的解答,讓我們一起看看吧。
關于這個問題,高中階段不了解,但初中和小學的確如你所問,是很少講樂理的。究其原因,不外乎兩方面。一是在這兩個學段內,音樂不是考試學科,重視程度自然不能跟考試科目比。而音樂課的教學,僅僅是讓學生唱唱歌,培養興趣為主;二是缺乏專業的音樂老師。像我所在的地方,音樂老師奇缺,大都是非專業老師兼職。這部分教師自己也不懂樂理,因此就談不上講樂理了。
我不知道這樣的問題是怎么提出來的?作為高中音樂教師,高中音樂科目在鑒賞部分,是有樂理得內容的,甚至小學和初中也會涉及樂理部分的內容。
以高中舉例
在音樂鑒賞部分(人教版)第一課為“學會聆聽”,這一課就涉及了樂理部分得內容:音樂要素及音樂語言。
大家知道,音樂要素就是指構成音樂的主要元素,節奏,旋律,和聲,音色,力度,速度,曲式,織體等。
這一節課,學習了節奏,拍子,節拍規律等等,這一部分的內容應該歸位樂理方面的內容。
在第七單元《宗教復調音樂的頂峰_巴赫》就為學生講解了什么是復調音樂與主調音樂,還有十二平均律的內容,我認為這也是屬于樂理方面的內容。
總而言之,從小學,初中,高中,是有一部分的樂理內容涉及的,對于沒有真正的樂理內容來說,我不知道什么算是真正的樂理,為什么這些內容就不算?
最后,這些內容相對簡單,適合所有學生接收,這些簡單的內容也屬于樂理內容。
就醬!
我是上海的,讀的音樂教育專業,大四我們都要去中小學實習,可以簡單說一下。
每個省市的音樂的課程標準都不一樣,國家雖有統一的課程標準,但各個地區也有其自己的,有些稍稍落后的城市對于音樂課程可能就不是那么重視。現在上海的音樂教育課程對于老師的要求越來越高,小學初中高中對于音樂課程的要求和內容都是不同的。但是現在普遍的要求都是需要老師在課堂中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在活動實踐中進行學習,而不是老師單講,尤其是小學和初中。
上海的小學為音樂課唱游課,主要以唱、跳、吹、彈等活動方式進行課堂教學,有些學校還有藝術特色,那么就會根據各個學校的不同特點進行針對性的教學設計。每個單元都有不同的樂理知識點。譜例基本為五線譜,簡譜也有但較少。老師的板書較少,因為小學更注重師生融為一體的活動教育方式。
初中基本為音樂課,到了八九年級會增加藝術欣賞課,上海的初中音樂教材內容設計的面相當廣,每個學期的教材都網羅中外各個國家地區的音樂,也包括經典的流行音樂,以及一些實踐活動,但更多時候是需要老師自己根據學生情況進行活動設計。
上海的高中全部為藝術課,包括音樂、繪畫、建筑、舞蹈、影視、戲曲等多個藝術門類,是個對教師要求極高的課程,有些學校都由同一個老師教,有些則是由音樂老師和美術老師分開教學,但是綜合性總體上升了。
對于這個問題,不知道有沒有做過調查就問了,我就是小學的音樂老師,我們用的人音版的教材,我可以明確的告訴你,從小學到高中的音樂書上一直都有樂理知識,只不過是分散的!
從小學三年級開始,音樂書上就有音樂知識這個板塊了,里面的內容就是音樂理論知識,小的知識例如音符,節奏,附點,拍號,力度記號等等,大的有C大調,四年級有F大調。還有很多欣賞的樂曲,書上沒有明確寫明但是老師需要給學生講的有兩段體結構,三段體結構,帶再現的三段提結構等等,這些都是音樂理論啊!只不過他沒有像專業的音樂理論書一樣的講的那么系統那么深入罷了!初高中的音樂書我也了解過,有很多的欣賞課,尤其是國外的一些古典音樂之類的,老師也要講到曲式的分析這塊,這也是音樂理論知識啊!
問這個問題的要么就是不了解中小學音樂課,要么就是沒有好好的上音樂課。或者你認為零散的樂理知識不算?對于中小學生來說,不可能像音樂專業學生那樣系統的深入的學習音樂理論知識,中小學音樂課的作用也不是把孩子培養成專業的音樂學生,所以也沒有必要那樣做,所以就是根據學生的身心特點,按照他們的認知規律在每節課上零散的安排一些小的音樂知識,在將來的學習中,一旦用到也不至于一點不會,將來如果學習音樂專業,也不至于沒有一點基礎!
所以說你這個問題在問之前肯定沒有做過深入的調查和了解。
這問題反映了我們這個國家教育的問題,就是要考試的,大家就認真,不考試的大家都不認真。
不要說邊緣的音樂課,就是理科班的政史地,文科班的理化生,到了高中,教的老師也是隨便教,學的學生也是胡亂學,上副科的同學做主科的作業,老師也是睜一只眼,閉一只眼。為啥?還不是因為考大學不用考。
音樂課就更加了。負責任的老師,可能會引導孩子們欣賞音樂,講一些粗淺的音樂知識。即使是這樣,也會有孩子上音樂課刷數學題,音樂老師也只能睜一只眼閉一只眼,不敢批評上音樂課刷數學題的孩子。為啥,音樂課高考不考呀。
真管那些音樂課刷數學題的孩子,說不定學校領導都有意見,唉,音樂課升學又不算分數,那么認真干嘛?
小學到高中的音樂課可以分為歌曲演唱,節奏訓練,樂曲欣賞,音樂家簡介,掌握一門簡單的樂器等。
雖然沒有專門的樂理課,但接觸到的音樂,包括音的高低、音的長短都涉及到樂理知識,只不過不是系統的講,而是遇到什么知識就講什么知識。
現在社會上的藝術類考級,考中高級別時都需要考音基,也就包括樂理知識。由于越來越多的家長都很重視素質教育,所以學習音樂的孩子還是挺多的,也就有不少孩子會在校外學習樂理知識。
最后要說的就是音樂課相對于其他主課,受重視程度不夠,教材編的重點并不在樂理知識,所以就很少教樂理知識。
您好朋友!我是小小曲兒!很樂意跟您一起分享討論!
鄉村音樂教育相對于整體義務教育來說,還是有不少的短板。比如說沒有編制,沒有專業音樂教師,不重視課程,缺乏音樂器材和場地,缺少音樂活動的交流和學習。
解決鄉村音樂教育問題也有一些辦法可以借鑒,或者創新。
一,重視鄉村音樂教育作用,提供必須的教師,器材和場地。音樂教學是集體活動,不是簡簡單單一張嘴唱唱,擺擺腿跳跳完事。有計劃有步驟教會給孩子基本的音樂知識,培養孩子良好的音樂鑒賞能力,將會對孩子未來的心智發展具有不可估量的開發作用。
二,給予專業音樂教師以應有的同于他人的地位。同樣一門課程,同樣一位老師,同樣付出勞動,而不能有主科副科之分,人為降低音樂教師的勞動價值,損傷音樂教師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甚至用其他非音樂專業教師帶帶課,或者擠占音樂課時,都會對師生造成傷害。
三,通過一定行政區域的音樂活動,促進,擴大交流音樂形式的多樣化,比如音樂比賽,匯演,音樂節,課外音樂活動創新等,更多豐富學校音樂生活,充分發揮孩子們的音樂天賦,同時也能使音樂這樣一種集體,公共活動得到完美的詮釋。
四,定期對音樂教師進行專業技能觀摩和提升,不斷更新音樂理論和實踐,促進音樂教師掌握更多基本技能,更好服務于教學實踐。
希望能對您有所幫助!
到此,以上就是小編對于音樂課集體備課活動目的的問題就介紹到這了,希望介紹關于音樂課集體備課活動目的的2點解答對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