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編關注到一個比較有意思的話題,就是關于特殊兒童的音樂活動的問題,于是小編就整理了1個相關介紹特殊兒童的音樂活動的解答,讓我們一起看看吧。
我正在寫一篇這方面的分析文章,正好碰到你提到這個問題,順便簡單說幾句。
天賦,通俗的說,就是天生就在某個知識或技能上有超過常人的能力;所說的能力就是對所喜歡的知識很容易記住,很容易理解,很快的反應,很愿意追根究底,例如,許多少年大學生就喜歡數學語文、天文地理,這就是天賦決定了他的選擇。有的孩子天生就對語文數學不感興趣,無論家長老師費多大力,就是學不好,此時就應該去找找原因,到底是家庭環境問題還是天賦不在語文數學上的問題。
就我的教學經驗,許多跟我學音樂的孩子,有的很容易就教會,有的費了很大的勁才教會,這就是有沒有天賦的差別。
發現孩子是否有天賦,家長的知識能力和選擇很重要,首先要觀察孩子平時喜歡玩什么,要確定孩子有音樂天賦,就要讓他聽各種樂器的聲音和唱歌的聲音,看他是否被某個聲音吸引,也就是說喜歡這個聲音很重要;有的孩子喜歡的聲音,有的孩子就喜歡小提琴的聲音,或者其他樂器的聲音,有的就喜歡唱歌,不喜歡樂器。
一旦發現孩子喜歡,也發現孩子的節奏感覺和音高感覺都很好,這種情況下,就可以去讓他嘗試,否則就要再去發現其他的天賦。
央視主持曾經采訪過青年音樂家郭峰,也就是風靡世界的《讓世界充滿愛》的創作者,他說因為學鋼琴不練琴,他父親把他的一只耳朵打聾了。也就是他父親發現了郭峰有音樂天賦,但郭峰自己不知道,父親一氣之下才出了重手,他爸爸很后悔,但郭峰自己卻不恨父親。雖然這是一個特殊的例子,但足以說明發現孩子的天賦很重要。
至于下一步的培養,就要根據家庭經濟條件社會環境這兩個因素來決定了。經濟條件好的家庭和經濟條件差的家庭,城市家庭和農村家庭等因素都會決定孩子在音樂上的發展。
有音樂天賦的孩子一般表現為有很強的樂感,包括對音高和節奏的感知能力及音樂表現力都很強,并對音樂有很強的記憶能力,所有的音樂大師都曾是極具音樂天賦的孩子 ,但僅靠音樂天賦肯定不可能成就音樂大師,所以后天的努力與培養尤其重要。就現在的學習環境來說,想成為學院派的音樂人才,都是從很小開始學習樂器演奏,每天練琴四至八小時不等,在四五年級的時候進入音樂學院附小,然后附中至大學,進行更為嚴格的專業訓練,如果在演奏演唱上不是特別突出,高中階段后一般轉至作曲、指揮、音樂教育、音樂學等方向。想在音樂上有更為突出的成就,一般會在本科階段的學習后繼續碩士、博士階段的學習,基本都有國外的學習經歷,在不斷的學習、演出、比賽中積淀。學習音樂、想成為音樂類人才,除了很小就發現音樂天賦并確定目標后,需要漫長的歲月去實現目標,比任何一個專業花費的時間和精力以及金錢都要多。
音樂這條路,說實話不太好走。如果孩子真有天賦,家長又想讓孩子在這方面有一定發展,我給您的第一個建議是:先備足銀兩。學樂器就得買好的,找老師也得找名師。學聲樂就得連著學視唱練耳。走專業就得上音樂學院,比正常學校貴很多!
其他,確定要學就千萬別拖,小一點沒關系,想一下把鋼琴像學漢字那樣去學,學到一定程度給孩子一篇樂譜,她演奏起來可能就像我們讀課文一樣簡單。
最重要的一點,孩子的興趣。可以負責任的告訴您,學音樂這塊半途而廢的孩子要遠遠多于堅持下來的孩子。堅持下來的孩子中被家長逼著學的又遠遠多于自己有恒心的。在我看來前期逼著點是很有必要的,因為剛開始的學習很枯燥無味,要到孩子能演唱或演奏比較動聽的曲目,她的信心與動力才會慢慢產生。從逼著學到孩子自己愿意學這個過程中,家長一定注意要與授課老師多溝通多配合。
如果孩子真有天賦,千萬別浪費,抓緊學去吧。說一下光唱歌不跑調不算天賦的,還得看聽音辨音,嗓音,節奏把控,表現力等等這些!
到此,以上就是小編對于特殊兒童的音樂活動的問題就介紹到這了,希望介紹關于特殊兒童的音樂活動的1點解答對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