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編關注到一個比較有意思的話題,就是關于音樂活動美麗的楓葉課件的問題,于是小編就整理了1個相關介紹音樂活動美麗的楓葉課件的解答,讓我們一起看看吧。
兩個問題,咱們一個一個答。
為什么現在還有人在玩古詩詞?
很顯然提問題的人對現代詩和歌詞沒有看法,主要的疑問是在于“古詩詞”。古詩詞是什么?中國的古詩詞就是指古體詩、近體詩和詞牌。古詩詞和現代詩詞(現代詩、歌詞)的根本區別在哪?為什么會讓題主覺得古詩詞應該早就被掃進故紙堆?
古詩詞和現代詩詞最大的區別就在于語言系統。
詩詞是語言之上的精華,提煉語言,表達感情的文學作品。現代詩詞是,古典詩詞也是。只不過古詩詞是文言文基礎上的韻文。和普通文言文相比更有節奏感,意境營造更加虛無縹緲。所以,玩(無貶義)古詩詞的人首先得文言文基礎不錯。
而近代以來的白話文記錄模式和文言文作為古代語言記錄模式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所以即便文言文和如今的普通話所使用的漢字同一個字庫,新現代人的思維并不愿意再以文言文的方式思考。
那么為什么還有人創作賞析(玩)古詩詞呢?
因為中華傳統文化一脈相承,文字沒有發生異變,千百年來固有的各種文化意象也沒有消失,我們只要學歷史,還是無法避免地要面對文言文——這種記錄我們幾千年歷史的文字形象。而且,文言文教育的低齡化,讓我們要讀懂文言文也沒有那么難。
經歷了人生和歲月的消磨,那些隱藏在文化歷史中的詩歌終究會放射光芒,吸引著一部分人精神的回歸。
對傳統古詩詞的喜歡、熱愛、學習、創作、交流的熱情正由此而來。
當然,這也只是一部分人,這和另一部分人去國,選擇用他國語言交流、感嘆世界文化的廣闊并沒有什么不同。只是有一部分人選擇流浪,而喜歡古詩詞的人選擇回歸。
這其中,沒有對錯,只有喜歡。
有人說古詩詞很難,難在哪個地方?
對外國人來說,難在方塊字。
對中國人來說,難在靜心。
真的,對中國人來說,只要受過高中以上,甚至初中以上的教育,吟誦、理解古詩詞并沒有多大的難度。特別是盛唐詩歌,以簡潔、直白、意境悠遠為主,“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這何難之有?
有些相對來說沒那么直白的詩詞,也不過是難在詩詞背后的故事。詩人為什么要那么寫?他當時是個什么境況,又引用了那些典故?他到底要表達什么?其實,這和作文閱讀理解沒有什么不同。唯一橫在我們和詩人之中的隔閡就是文言文詩詞中特有的一些“詩家語”,也就是異于平常的表達方式。我們可以通過多讀、多記、多問逐漸掌握,就能很自然地理解詩人心中所想,和詩人形成通感,從而透徹理解詩詞作品。
對“詩家語”的理解會難過英文閱讀理解嗎?不會的。
我知道很多朋友肯定第一反應就是難在平仄格律。
平仄格律是用來創作近體格律詩的音韻規則。我們只要不學寫近體格律詩,完全可以拋開不管,寫一些音律起伏,意境為先的古體詩,像李清照的“生當作人杰,死亦為鬼雄”,李白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柳宗元的“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這些都是不守平仄格律的古體詩,哪一首不流傳千古?
一定要學習格律詩,那就要靜下心來學習平仄、押韻、對仗以及絕句、律詩的基本平仄格式。選擇了近體詩,就選擇了咬文嚼字,也就選擇了對詩歌音律完美和意境營造相結合的高難度修煉。
但是,只要靜下心來虛心學習。平仄格律總不會難過數理化,只不過數理化可以給你飯碗,而平仄格律和寫得一首好詩不行。這種沒有可見好處的修行尤其需要靜心。
中國人要學好格律詩詞,難就難在要有一顆不計得失,真心喜愛的心。
一家之言,歡迎評論。 喜歡請點關注,謝謝。謝北燕老師邀。
唐詩宋詞是中國傳統文學的兩座高峰。古往今來詩詞都是高逼格的東西,想在名家云集、高手林立的詩詞殿堂占有立錐之地,其難度絲毫不遜于獲得諾貝爾獎。
或許正因為登堂入室不容易,詩書畫一直是至高至雅的東西,可謂智慧才華的絕學、文化藝術的巔峰。今人承學古詩詞,或執著于傳統文化之夢,視為自我挑戰和修行;或純粹當成興趣愛好,一酣風雅之娛,享受燒腦過程。當一首詩詞歷經千磨萬鑿橫空出世,那種山窮水盡之后的柳暗花明,讓人無比酣暢、十分滿足。
因此,盡管寫詩填詞是件苦差事,每朝每代總有數以萬計的文人孜孜不倦、趨之若婺。連齊白石這樣的大畫家,都自我評價“詩第一,印第二,字第三,畫第四”,說明啥,在大多數文人眼里,詩書畫地位也是有區別的,簡言之詩才是王者,才是文學皇冠上的明珠。
古詩詞難在哪里,是個很大的問題。抱庸不慚,以宋詞為例,淺說一二。
(1)格律。填宋詞是可以查照詞譜,因此不需要每篇詞譜都背記。但是常見的詞牌,詞譜要十分熟悉,甚至成誦。古人填詞,不用翻詞譜,應景隨性,靈感忽見,現場吟哦而成長短句(詩眼),再選擇歸入某合適的牌。宋詞是格律嚴格的長短句,每字都對應平仄,用韻也極其講究。新手填詞為啥特別難,最關鍵的一點還是對詞譜不熟悉,機械生硬的對照詞譜,強行拼湊當然累。
(2)組構。也就是構思成型,就像雕塑的打胚。填詞不像畫畫,沒有固定的章法要求。但素材怎么裁度取舍,如何區分主次、敘述鋪陳,圍繞主線、攢連脈絡,置關重要,也是填詞的難點之一。
(3)虛實。是景是情,是實是虛,是收是放,是作者必須思慮純熟之后的選擇。筆法上是宏觀寫意,如“山遠近、路橫斜”(辛棄疾·鷓鴣天),還是精刻工筆,如月洗高梧,露傳幽香,寶釵樓外秋深(張鎡·滿庭芳),要因情而異。另,詞宜虛實相間、宏微相偕,實多而意淺,虛多而詞空,拿捏上精準到位得心應手,絕非三日之功。
(4)用典。詩詞在用字上,極度推崇凝煉,煉字尤其是硬功夫。因篇幅受限,又要豐富內涵,常使用一些典故。如辛棄疾的《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一詞共用了孫權、劉裕、宋文帝、北魏太武帝(佛貍)、廉頗五個典故。雖然學界對用典褒貶不一,但宋人詞中用典確實大量存在,只要用的妥當,也會增加詞色。用典之難,在于學典,只有博覽群書,才能厚積而薄發。
(5)領字。領字其實不難識記,但因其義多有相近之處,難在精準選擇。如“更能消幾番風雨?匆匆春又歸去”(辛棄疾·摸魚兒),與“更能消”相近的領字就有再休說 、再休管 、無怪乎、又還是、又何妨、無非是、又添得、又何必、又奚必等等,穩準狠的選擇最為恰當的領字,也是需要硬本事的。
抱庸淺見,一家之言,僅供參考。
到此,以上就是小編對于音樂活動美麗的楓葉課件的問題就介紹到這了,希望介紹關于音樂活動美麗的楓葉課件的1點解答對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