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編關注到一個比較有意思的話題,就是關于音樂班級擂臺賽活動方案的問題,于是小編就整理了1個相關介紹音樂班級擂臺賽活動方案的解答,讓我們一起看看吧。
幼兒園老師布置手工作業家長怎么看?
我是這樣認為的,如果說老師布置的手工作業的難度適度,大部分環節都能通過家長引導,孩子能自己獨立完成的話。那么,我是很樂意接受的!
可是,如果老師布置的手工作業難度很大,孩子即便通過家長努力引導加輔助都沒有辦法自己獨立完成的話,百分之九十都是家長做的,那么我認為這種作業毫無意義。并且我還會質疑這種作業不僅沒法教育鍛煉孩子,增加親子感情,還徒增家長負擔!
以上就是我的看法,如果覺得贊同的話,期待您的關注噢,交流更多育兒知識!
幼兒園手工作業是為什么?
手工作業就是為了提供給家長和孩子一起協作共同完成一項任務,共同學習的契機,每個家長都應該主動與孩子一起完成這些手工。因為是鍛煉孩子動手的作業,所以手工以盡可能以孩子為主導,以開動孩子的想象力、動手為主,家長輔助完成。制作參與為重,質量要求次之
我是一個家有四歲半女兒的媽媽,孩子上幼兒園一年半了,說一說我的看法。幼兒園老師布置手工作業,家長、老師、孩子三方面會有什么矛盾呢?
家長方面。
做手工不是孩子在幼兒園里老師教孩子做的嗎?怎么輪到家長也要和孩子一起做了?再說了,每天上班很累,回家還要接送孩子、收拾房間、做飯、洗衣服、給孩子洗澡、講故事等,夠忙的了,哪還有時間再陪著孩子做手工啊!
老師方面。
給孩子布置手工作業,一是為了鍛煉孩子的動手能力,二是家長陪同一起做時,有利于親子關系培養,一舉兩得,何樂而不為?
孩子方面。
3、4歲的孩子對于老師布置的作業很可能回家就忘記了。但5、6歲的孩子對于老師強調的作業會有一定程度的重視。
作為家長,應該怎么看待和應對呢?
1、家長心態要擺正,學會換位思考。現在很多的育兒經里都在說培養孩子同理心。何為同理心,就是我們經常說的換位思考。站在老師的角度想一想,老師也是為了鍛煉孩子,家長就不會那么多抱怨了。更何況孩子上幼兒園后,家長陪伴孩子的時間少了,多一點陪伴孩子的時間,確實有利于親子關系。
2、家長視手工制作的難易程度來做判斷:是要孩子單獨做,還是和孩子一起做。一般情況下幼兒園的手工制作都不會太難,如果孩子心靈手巧,自己制作沒有問題,那就完全交給孩子,家長忙自己的工作就好了。但是如果是大班孩子的手工作業,有可能會有一定難度,這個時候家長可以和孩子一起制作。
3、不管是孩子自己做還是和家長一起做,多鼓勵孩子。孩子自己獨立完成后,會特別有成就感。這個時候不管孩子做的多不好,也不要打擊孩子,而是鼓勵和表揚。和孩子一起制作的時候,家長切莫嘮叨不停,嫌棄孩子笨手笨腳,做的不好。
4、養育孩子是父母的共同責任,爸爸媽媽一起承擔。中國大部分家庭,養育孩子都是媽媽的工作,爸爸好像隱形了一般。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父親的角色在孩子的成長歷程同樣重要。如果媽媽忙于做飯,那么就把陪孩子做手工的工作交給爸爸吧!
(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聯系刪除)
謝邀!
01
對“幼兒園老師布置手工作業這件事,家長如何看待?”這個問題,我的觀點是:
客觀來講,適當的手工作業的確能提高幼兒的動手動腦能力,但這是基于規范的手工作業的前提下。幼兒教育重在過程,而不是結果。從教育教學角度來看,幼兒手工作業不是才藝秀,也不是擂臺賽,更不是“成人秀”,只是為幼兒提供一種鍛煉動手能力的途徑。
一般來講,手工作業只要能滿足大多數幼兒動手操作的基本要求,且家長至多提供輔助性質的幫助即可完成,這樣才是正常的鍛煉幼兒動手能力的教育教學行為。
因此,老師布置的手工作業原則上是不能超出正常幼兒所能承受的實際能力水平。
02
但是,目前有一種傾向,就是很多幼兒園老師布置的手工作業對孩子來講過于復雜、難度過高、完成時間還不短,單靠幼兒自身已經無法完成,只能依靠家長去完成,那么,這種手工作業就已完全變味了,背離了原先鍛煉孩子動手能力的目的,變成為家長的“才藝秀”了,這從教育教學的角度來看已經沒有任何實質上的意義了,純粹是為做而做,是幼兒教育上的另類形式主義。
即使這種手工作品看過去很漂亮,但這真是孩子自己完成的作品嗎?充斥著一種華而不實之感。真的要反問老師和家長:孩子的實際動手能力有得到真正鍛煉了嗎?
當然,也有可能是老師的本意不是如此,只要孩子全程參與動手過程就可以,作品好看不好看并不重要,但有不少的家長為了所謂的“面子工程”,或出于“愛”和心疼孩子的目的,既想讓孩子輕松,又想讓孩子的手工作品在班上脫穎而出被老師表揚,就越殂代皰,把孩子的作業“搶過來”自己動手做,把孩子置于旁觀者或只起著輔助作用,這其實是得不償失的。
從我個人而言,我是很反對老師布置大大超出幼兒實際動手能力的手工作業。
03
現實中,有不少的幼兒園給幼兒布置的手工作業已經超出了正常的難度,要完成這樣的手工作業,基本上是家長代勞的。有的手工作業已經復雜到只能讓幼兒當旁觀者,連動動手的機會都沒有,你說,孩子沒有參與的手工作業還有意義嗎?
有鑒于此,前段時間,教育部已經下發通知:
嚴禁布置要求家長完成或需要家長代勞的作業。雖然,這只是針對小學的,但對幼兒園來說應該也有借鑒意義。
04
至于題主問的第二個小問題:怎么應對老師布置的手工作業?我的看法是這樣的。
這要看老師布置的手工作業要求是不是規范合理?是不是需要家長代勞才能完成?通常來講,從常識上還是可以大致做出正確判斷的。如果是的話,就基本可以判定該項手工作業是不合理的,完全可以和老師進行私下溝通。當然,這對一些不具備教育素養和水平的家長而言,還是存在一定的判斷難度的。
如果不是的話,家長只要陪伴孩子一起動手,提供輔助性質的幫助就可以了,比如提供必要的材料,在安全方面把把關等等。這里打個不恰當的比方,在完成手工作業的時候,家長只是“幫廚”,只是打下手的,孩子才是“主廚”,是要具體掌勺的。大家分工都很明確,幫廚再能干,這個時候也不能把主廚的任務給搶了過來是吧。
05
總而言之,孩子能滿足動手體驗的樂趣,并全程動手動腦參與,教育的目的就已基本達到了,只要動手過程是真實的,無關作品好看不好看。當然孩子能夠動手把手工作品做得比大人還好看就更完美了。
希望我的回答對你有所幫助。
到此,以上就是小編對于音樂班級擂臺賽活動方案的問題就介紹到這了,希望介紹關于音樂班級擂臺賽活動方案的1點解答對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