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編關注到一個比較有意思的話題,就是關于小班音樂活動教案快來洗澡的問題,于是小編就整理了1個相關介紹小班音樂活動教案快來洗澡的解答,讓我們一起看看吧。
作為一名兒童心理發展評估師,我來回答一下這個問題:
關注孩子情緒狀態
首先我想要表揚提問題的孩子家長,因為他一定是在關注孩子的情緒狀態。作為一個有孩子的家長來說,對孩子幫助最大的就是關注并且感受孩子的情緒狀態。
當孩子出現積極的情緒狀態的時候,家長能夠很好的和孩子在一起,支持并鼓勵他。當孩子出現消極的情緒狀態的時候,家長要敏感的發現問題,及時給到孩子有幫助性的做法。
家長自身焦慮狀態
我想提問的家長也會有一些對于自己生活的焦慮吧,現在社會的生活節奏比較快,這已經是大家都公認的事實,也就帶來了很多年輕的父母親在自己的生活中出現一些困惑、焦慮、猶豫等等問題。
這些問題可能影響并不大,但是堆積在家長的心里,會不自覺的表現出對孩子某些行為現象的無謂擔憂。所以作為一個家長來說,先把自己的狀態調整好,才是對孩子最好的養育。
孩子狀態比較好
我們來看,剛上幼兒園小班的孩子不哭不鬧還挺愿意上,說明這個孩子是主動適應社會環境的,他愿意去探索新環境,接受新環境,愿意在新的環境里面好好的安置自己、成長自己、發展自己新的社會關系,這是一個非常好的現象。說明孩子的入園焦慮比較低,適應能力比較強。
然而,孩子去幼兒園頭也不回,開開心心就走了,對于在三歲之前每一天,陪伴在孩子身邊的父母親來說,卻是一種難以名狀的失落,這種失落感,帶給家長焦慮,甚至懷疑的感覺,也就形成了我們這個問題:為啥別人家的孩子都哭鬧著不想上學,而我們家的孩子不哭不鬧還挺愿意上的?
孩子的依戀方式
這就要從孩子的依戀方式說起,有一些孩子具有安全性依戀,當媽媽在的時候,他們會自由的和媽媽玩耍,進行外在探索,跟陌生人玩,在媽媽離開的時候,他會覺得不舒服,但是在媽媽回來的時候,照樣很高興的和媽媽在一起。
而另一些孩子具有不安全的依戀,叫做焦慮抵抗型,就是說當媽媽離開的時候,孩子會極端的沮喪不高興,媽媽回來的時候,孩子也會表現出比較矛盾的狀態,就是想要跟媽媽在一起卻表現出不舒服的情緒和行為。
還有一種焦慮回避型的依戀,在媽媽離開的時候和回來以后,孩子都沒有什么反應,無論環境有什么樣的變化,孩子的情緒都沒有多大反應。
從這三種依戀的方式來看,很顯然題主問題中這個孩子是屬于安全依戀型的,那么安全依戀型的孩子們適應社會的能力更強,他們更愿意主動探索,能夠更好的成長自我,所以我們支持這種哭不鬧愿意上的孩子。
如果真能做到不哭不鬧這個程度,我覺得還是挺不錯的,說明她不排斥去上學,也不害怕這個陌生的環境,也說明她的適應能力不錯。這樣當父母的就不用那么擔心了。
剛去上幼兒園,就能做到不哭不鬧還愿意去的小朋友,說實話不是很多。上小班的孩子一般年齡都是在3歲半左右,第一次去一個陌生的環境,身邊又沒有熟悉的人,肯定會害怕和不安;所以剛開學的時候很多小朋友都會哭,不想去上學。適應能力強一點的,性格獨立一點的小朋友,可能三五天就能適應了學校的生活,也會習慣每天要去上學這件事。
但有些性格不那么獨立的小朋友,可能需要的時間就要久一些了。像我家的小朋友就是這樣的,第一天去上學相當興奮,到了下午午睡起來就開始哭了,說想爸爸媽媽,想回家。到了第二天就說不想去學校了,我每天絞盡腦汁地哄她去學校,鼓勵她,但每天把她送到學校我要回來的那會,她都是眼淚汪汪的。第一個學期她有三分之二的時間,早上去的時候她都在哭,說實話我都不好意思了。學校的老師和保安人員都認識我和她,就因為她天天哭,給人留下了太深刻的印象。
孩子去幼兒園不哭也不鬧,還喜歡上幼兒園,這樣的孩子多好啊。這樣的孩子媽媽省心。
我家小枕頭現在2歲多,再有一個月就要三歲,該到上幼兒園的年齡了。我家對面就有個幼兒園,每次聽到幼兒園放音樂,他就對我說媽媽我要去上幼兒園。我問他:“你喜歡上幼兒園嗎?”他回答:“喜歡,我現在就要去。”為啥會出現這樣的現象呢?因為我事先做足了功課。
1.每天天氣好都帶他到小區里玩,同時帶他和其他孩子一起玩。引導他如何他其他小朋友玩,如果別人搶他玩具,他該怎么辦。他現在不到三歲,有時候我把他放在熟悉的爺爺哪里,我去買菜,他也不怕,就在那里玩。
2.我之前帶他去參觀過三,四個幼兒園,去看過幼兒園是什么樣的,哪里的孩子如何上課,如何由老師帶著在哪里玩。還有看哪里的孩子睡午覺。所以,他對哪里充滿了好奇。
3.我給他看繪本故事書,書里的小朋友在幼兒園如何上課,如何玩,都發生了什么故事,他也很喜歡聽。
4.小區樓下鄰居小朋友比他大一歲,已經上幼兒園了,引導他們一起玩,現在他們是好朋友,那個小朋友還來我家玩過,我家孩子也去他家玩過。小朋友會和他分享幼兒園的故事,幼兒園老師都給他講什么了,學了什么。每次我家的小寶都說媽媽我要上幼兒園。
綜上所述,孩子上幼兒園不哭不鬧,還喜歡上幼兒園,為什么啊?因為寶媽提前做足了功課。
首先究正家長一個觀念,性格沒有好壞。況且幼兒園小朋友正值性格養成期,別急早去定義你的孩子。
其二,寶寶剛上幼兒園有這樣的表現其實大部分家長都會認為是個挺好的開始,這位家長為何有這樣的焦慮呢?是覺得孩子應該像同齡孩子一樣懂得釋放自己的情緒?還是源于對孩子的了解覺得孩子太過懂事,有所隱瞞?找到這個焦慮的來源,是家長的當務之急。
其三,孩子成長是個變化的過程,我們要適應變化,學會和孩子一同成長。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就是最大的精進。當然靜候花開也是種必然。
有三種可能:1.幼兒園遇到了好老師,有愛心有耐心,幼兒園的管理寬松,以游戲為主,規矩少,孩子確實愛上,當然不哭不鬧愿意去了。
2.如果其他小朋友大都不愿意去,而只有咱倆孩子自己愿意,而且不哭不鬧,說明孩子有討好型傾向,如果在家父母對孩子嚴厲,或者限制很多,那么孩子的自由意志早早壓抑,會變得懂事聽話,相比之下,孩子感覺幼兒園比家里更溫暖有愛,那么他也愿意去幼兒園,不哭不鬧。所以,這個要從幼兒園和家庭環境,兩方面去判斷,是不是屬于這種情況。
3.如果家庭環境溫暖有愛,寬松自由,孩子的安全感強,孩子剛入園,覺得新鮮好玩,小朋友也多,表現出不哭不鬧愿意去玩,但是后期待膩了也不一定會這樣。
呃……這樣不好嗎?如果這樣不好,根據題意是不是要要哭要鬧天天鬧騰著不去幼兒園才好呢?
如果孩子不哭不鬧,能夠正確無誤的表達自己的內心想法和情感,那就不是自閉癥吧?既然不是自閉癥,孩子愿意去幼兒園這就是說明孩子清楚明白的知道他(她)喜歡那個地方,在那個地方能夠獲得快樂,既然孩子喜歡,家長應該高興才對,怎么反而擔心孩子性格有問題呢?
如果擔心孩子性格不好,可以多與幼兒園老師溝通交流。看看上課時候是不是能懂得老師說的話,下課時候能不能自由跟其他小朋友交流無障礙,吃飯能不能自己吃……等等各方面的事情。了解孩子在幼兒園的表現跟在家里有什么不一樣,從而根據孩子的表現與喜好,配合幼兒園老師的指導,逐漸培養孩子良好的習慣及狀態,讓孩子逐漸成長為一個各方面都優秀的人,不是挺好的嗎?
到此,以上就是小編對于小班音樂活動教案快來洗澡的問題就介紹到這了,希望介紹關于小班音樂活動教案快來洗澡的1點解答對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