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編關注到一個比較有意思的話題,就是關于小班老鼠抓貓的音樂活動的問題,于是小編就整理了2個相關介紹小班老鼠抓貓的音樂活動的解答,讓我們一起看看吧。
1.桌面滾球
目的:
練習在桌子上滾球,發展手眼協調能力。
準備:
三張桌子,一個大球。
玩法:
將三張桌子并齊,兩名幼兒分別站在桌子的兩端,一名幼兒從桌面上把球滾向對面的幼兒;對面的幼兒接到球后,再從桌子下面把球滾回去。沒有接到球或球從桌面上滾落下來的幼兒要下場,由下一名幼兒替換。游戲可以反復進行。
建議:
提示滾球的幼兒掌握好球的滾動方向、接球的幼兒手眼要配合好。
2.貓捉老鼠
目的:
練習躲閃爬,發展身體的靈活性。
準備:
貓和老鼠頭飾,將兩張桌子縱向并在一起。
玩法:
戴老鼠頭飾的幼兒在桌下爬,戴貓頭飾的幼兒在"洞口"(桌子的兩端)捉"老鼠"。"老鼠"要注意邊爬邊躲閃。"貓"摸到"老鼠"的身體,就算捉住了。
建議:
根據活動室的空間確定桌子拼接的長度。
3.退得快
目的:
練習退爬,發展身體的協調性。
準備:
將幾張桌子縱向拼接擺放。
玩法:
幼兒依次從桌子的一端爬上桌面,身體向后倒退著爬到桌子的另一端,然后下來。游戲可以反復進行。
建議:
幼兒熟悉游戲的玩法以后,可以將桌子擺成多種形狀,如:四方形、三角形等。
4.上上下下
目的:
① 練習鉆、攀爬,發展動作的靈活性。
② 發展四肢的協調能力。
準備:
兩張桌子拼接起來為一組,設計兩三組,間隔擺放。桌子下面鋪設海綿墊子。
玩法:
幼兒以桌子的一端為起點,先在第一組桌子下鉆爬,再站起來從第二組的桌子上面爬過去……游戲可以反復進行。
建議:
桌子的間隔距離要適當,不宜太小.
資料擴展:
幼兒園,原稱勘兒園,是幾百年前從普魯士引進的體制。舊稱蒙養園、幼稚園,為一種學前教育機構,用于對幼兒集中進行保育和教育,通常接納三至六周歲的幼兒。
幼兒園的任務為解除家庭在培養兒童時所受時間、空間、環境的制約,讓幼兒身體、智力和心情得以健康發展。
可以說幼兒園是小朋友的快樂天地,可以幫助孩子健康快樂地度過童年時光,不僅可以學到知識,而且可以從小接觸集體生活。幼兒園教育作為整個教育體系基礎的基礎,是對兒童進行預備教育(性格完整健康、行為習慣良好、初步的自然與社會常識)。其教育課程沒有明顯的區分,大概由語言、科學、藝術、健康和社會等五個領域以及各種活動構成。各個領域相互融合,決定教學內容。
游戲是我們幼兒園一日活動中的一項重要組成部分。游戲也是深受孩子們喜愛的一項活動。游戲的種類很多,但是傳統的游戲孩子們還是比較感興趣的,傳統的游戲創新的玩法也是我們當今教育教學所需求的。為此紫微幼兒園就傳統游戲新玩法進行了教研活動。
教研活動開始首先觀看了一些傳統游戲新玩法的一些錄像,主要有三個系列組成,分別是跳房子系列、打門球系列、踩高蹺系列。跳房子系列有數字森林大冒險、奪寶騎兵、挑戰自我等;打門球系列有小羊打灰太狼、小小投球手、看準射門等;踩高蹺系列有跨竹梯回家、鐵人過森林、單人雜技及雙人雜技等。通過這些傳統游戲的新演繹仿佛感覺我們又回到了那個無憂無慮、天真快樂的童年生活,這些創新的玩法又把我們的童心緊緊的聯在了一起。第二個環節教師們還討論了日常的活動中還有哪些傳統游戲可以創新,大家各抒己見,討論的非常激烈,總結出了十幾個經典傳統游戲,比如說有貓捉老鼠、抬轎子、炒黃豆、老鷹捉小雞、切西瓜等等。
短短的教研活動雖然結束了,但是留給我們的思考和快樂卻是一個新的起點。我們將以這次教研活動為契機,為孩子營造一個健康、快樂的童年!利用課余時間我將繼續搜索和探索傳統游戲的新玩法。并將我們今天所學的新玩法教給孩子們,也讓快樂陪伴在他們的身邊!
到此,以上就是小編對于小班老鼠抓貓的音樂活動的問題就介紹到這了,希望介紹關于小班老鼠抓貓的音樂活動的2點解答對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