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編關注到一個比較有意思的話題,就是關于親子活動打地鼠音樂教案的問題,于是小編就整理了1個相關介紹親子活動打地鼠音樂教案的解答,讓我們一起看看吧。
疫情改變人生,學校出現變化,復課老師壓力很大,慎之又慎,但教育部門,要有嚴格方案出來,以免疫情影響學生學習,疫情無情人有情,出現問題都擔心,要求嚴,使同學們放心上課,不能半點馬虎,盡量電視布置作業,渡過疫情難關,祝老師同學健康快樂。
這種現象其實很正常。教育家朱永新曾經說過這樣一個公式:5+2=0,什么意思呢?就是說孩子在平時經過學校5天的教育,會初步養成一些好的習慣,但經過2天的雙休日,孩子養成的好習慣卻不翼而飛了。作為老師,你應該有這種感覺,星期一的課最難上,因為孩子的心還在雙休日。而星期三四,孩子們的表現是一周中最好的,一到星期五(尤其是下午),孩子們的心思早不知跑到哪里去了。
學習畢竟是苦差事,而貪圖安逸、貪圖玩樂是每個人都有的天性,成人尚且如此,更何況是孩子。作為教師,只能重打鑼鼓重唱戲,重頭再培養學生的學習習慣。
如何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無非就一個字,勤。
具體來說,首先要“腿勤”,經常性的深入班級,要比學生來得走,比學生走得晚,平日里會跑能跑跟班勤;
第二是“手勤”,要及時編寫教案,及時處理學生的作業,當天的錯題當天予以糾正,讓學生認識到作業的重要性,從而認真完成作業;
第三是“眼勤”,要多察言觀色,可以培養幾個班干部充當老師的耳目,孩子的一舉一動都得在老師的監視之下,對問題學生進行批評教育,當然只能口頭教育,絕對是不能有侮辱性的字眼,更不能動粗;
第四是“耳勤”,要學會傾聽,學生雖然小,但也有自己的看法,盡管看法不那么成熟,但必須要聽懂表達的意思,這樣我們對孩子做工作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第五是“嘴勤”,要善于和孩子溝通,要循循善誘,走進孩子的內心世界,才能成為學生的知心人,這樣學生才會接納你。還要學會和家長溝通,只有家校攜手,才能事半功倍,當然,對個別不配合的家長還要持之以恒,保持足夠的耐心;
第六是“腦勤”,遇事要多問幾個為什么,多從自身方面找原因,多想幾個解決問題的方案,育人畢竟不是修剪樹木,不能一剪子下去就完事了。
星期一綜合癥、開學綜合癥等等,無非就是經歷是一段時間的放松后,對需要自律或者紀律性的生活短期之間不能很好的進入狀態。
這應該是非常非常正常的事情。春節后開始上班一般也得開開會,培訓一下,其實沒多大用,就是“收收心”。
學生也是一樣。五一前開學,這幾天就是用來收收心的,別指望孩子會一天就進狀態了。調整個一星期左右,基本上也就差不多了。對學校生活的適應,就會重新建立起來的。
不要焦慮,一切安好。
我認為還是要和學生們多溝通。每個孩子的家庭情況不同,有的家長負責任管的嚴、抓得緊,孩子自然也自覺聽話。有的家長自己就懶懶散散,孩子上網課,他在看手機刷視頻,自然就會影響到孩子的學習狀態。自我管理能力強的孩子還好,要是沒有這種能力,孩子就徹底放羊了。找時間和孩子們溝通一下,放低姿態,和他們保持平視,相信大部分孩子都能做到自我管理。當然也有個別情況,那就要和家長一起配合去溝通解決了。
到此,以上就是小編對于親子活動打地鼠音樂教案的問題就介紹到這了,希望介紹關于親子活動打地鼠音樂教案的1點解答對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