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編關注到一個比較有意思的話題,就是關于車臣戰歌類似的音樂推薦的問題,于是小編就整理了1個相關介紹車臣戰歌類似的音樂推薦的解答,讓我們一起看看吧。
這個問題其實也反應了,東西文化的碰撞帶來的疑問。西方國家軍隊以騎士精神為榮,軍人是一種職業大部分認為,在作戰的時候盡力了,戰斗中沒有退縮,已經彈盡糧絕了,沒有打勝仗的把握了,可以很體面的選擇投降,自己的國家和人民都能夠理解,等將來有機會再一決高下。東方國家的思想受到中國傳統思想的影響,“忠”字是排在第一位的,戰場無亞軍,中國的軍人是敢于用生命來捍衛勝利,保衛自己的國家和人民,中國軍人常在嘴邊的一句話就是,當兵死都不怕還怕什么,所以中國軍隊尤其是近代黨領導的軍隊,創造出了一個個戰爭奇跡,好多經典戰例被美國西點軍校搬到課本上來研究。
投降怎么會沒有用?只要扔槍放棄抵抗,然后脫了白褲衩,挑個下跪旗,難道還怕對方不接受?
不接受大都只有兩種情況:
1.對方是禽獸
2.你禽獸不如
對方是禽獸,這很好解釋,例如日本鬼子不就是這樣嗎?那些投降的不敢說個個都沒好下場,但你要是守衛南京的一個士兵呢?知道后續那些令人顫抖的黑暗歷史,你還愿意投降嗎?日軍把投降的士兵們拿鐵絲和竹筒捆成一排一排的,然后統統拖到江邊拿機槍掃死。你別說,很多士兵最后都是打散了,一小撥一小撥讓日本人迫降的。
如果你禽獸不如,不接受對方投降就更好解釋了,項羽白起那倆戰場太大不合題,俄羅斯與車臣展開格羅茲尼巷戰的時候,那些車臣匪幫可沒給俄羅斯的新兵蛋子們活路,不光殺俘,還故意做出各種惡心的惡行,什么拿尸體做窗臺掩體、拿火箭筒發射對方的腦袋,把XX放到俘虜嘴里再割頭,這種貨色不剿滅真是惘顧人間正義。
第三種情況也有,那就是——殺紅眼了,血海深仇。
別管戰斗多小規模,戰爭打長了人就有國仇家恨,而且越是針鋒相對的戰斗打的越兇狠,兩邊使進去的力,潑進去的血就越多。往往這種戰斗打到最后就是人腦子變狗腦子,雙方既積攢了仇恨,又填滿了怒火,更喪失了智商,無論誰最后憋不住選擇投降,另一邊都有可能殺俘泄憤。這種情況在抗日戰爭中就發生過,
著名外國記者艾格尼絲·史沫特萊也在她所著的《中國的戰歌》中寫過這樣的情節:
一個軍官告訴我,抗戰頭幾個月里肉搏中對舉手投降的鬼子決不寬恕。全中國都知道南京大屠殺案,幾十萬老百姓和動不了的傷兵被鬼子殺害了。楊團長一看到懇求饒命的鬼子就高喊:“殺!殺!殺!”身先士卒,沖向敵人,不留一個活的。
林副主席在1937年《平型關戰斗的經驗》中也側面反映了一些戰場上的殺俘現象,這里面涉及到日本鬼子不投降的原因。
“日兵之死不肯繳械,一來因日本之武士道教育,法西斯教育,同時也因他們對中國軍民太殘暴,恐怕中國人報復,但最主要的,是過去“華北軍隊”對日軍俘虜政策之不正確,采用野蠻的活埋、火燒、剖肚等辦法。故我們今后須加緊對日本士兵的日文日語的政策宣傳與優待俘虜。”
看來中國人對日寇的確是恨之入骨,“華北軍隊”都用上了各種原始酷刑對付日軍的俘虜,如此久之,再加上日本人自己添油加醋的宣傳和武士道洗腦,無怪乎平型關那么多鬼子堅決不降,不少人怕是不愿意死在中國軍隊“活埋、火燒、剖肚”這種瘋狂的刑法下。
怎么說呢,這令人想起另一樁事件——孫立人殺倭寇。我記得這事兒還是鳳凰的馬鼎盛節目里的。
大致是,孫立人將軍在緬甸與日軍殺得尸山血海,一次會戰中將日軍打得屁滾尿流,抓獲俘虜1200名,最后孫立人下令把1200多鬼子全活埋了,就留下個叫山田進一的下士官,因為這鬼子是臺灣籍。
關于孫立人殺俘的東西很多,總之不少資料指向這位備受盟軍贊譽的將軍挺喜歡埋鬼子玩,例如網傳仁安羌大捷,孫立人命人審訊日軍33師團戰俘,凡是來過中國的一概處決。雖然仁安羌大捷是劉放吾一個團和英軍打的,沒孫立人啥事兒,但權當這也是個聽著挺爽的殺鬼子故事吧。
你覺得你是哪種?如果打起仗,你會選擇留俘虜?
到此,以上就是小編對于車臣戰歌類似的音樂推薦的問題就介紹到這了,希望介紹關于車臣戰歌類似的音樂推薦的1點解答對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