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編關注到一個比較有意思的話題,就是關于音樂活動我的祖國教案的問題,于是小編就整理了1個相關介紹音樂活動我的祖國教案的解答,讓我們一起看看吧。
手寫教案有存在的意義!
老師每上一節課,都要對該節課的內容進行備課,這里的備課不僅僅指寫教案,而是要對學生進行備課,對教材教法進行備課,對上課內容進行備課,還要背備好課后反思,而這些內容最好反映在教案上,這些內容就需要教師手寫。
老師手寫教案,正如演說家的演講稿一樣,雖然演說家在演講時未帶手稿,但他們的手稿也是經過了反復的修改,把演講的流程、內容和可能出現的情況都羅列在紙上,然后經過多次演練才會登場。老師上課也一樣,面對不同的學生,同樣需要手寫教案,并不斷對教案進行修改,只有這樣才會讓課堂更精彩。
目前,很多老師習慣用PPT給學生上課,備課也是電子教案,老師這樣備課可以節約很多時間。但電子備課同樣需要老師花很多時間去撰寫,并不是從網上復制粘貼就可以了。有的老師寫教案是為了應付上級檢查,而沒有認認真真備課,總認為自己教了這么多年的書,哪里還需要備課呢?其實,這是老師對備課理解不透的原因造成的。
有的老師的手寫教案也值得借鑒,他們在課本上寫教案,到處都是密密麻麻的筆記,老師的課本也就變成了教參,這樣更利于教師的教育教學,我很贊同這種做法。
如果只是為了應付檢查而寫教案,這樣的教案不寫也罷。
我記得我讀高中的時候,教我們班的一位物理老師從沒有拿教案上課,只是拿幾頁寫得滿滿的紙稿到教室上課,但課上得很精采。當時他是全縣有名的物理教師,學校校長聽說他沒有教案上課也不當面批評他,后來的一天晚上,校長到他家找他淡心,卻發現一個深夜還在伏案備課寫教案,而且備得很仔細認真,他把幾十年的教案都拿出來了,他從來就是晚上獨自寫教案,總是寫兩份,手寫教案保存,一份寫在紙上便于上課。聽說校長當時就驚呼,原來你是這樣成為全縣的名師的呀!
這件事對我的影響很大,后來我成為一名教師,三十多年來,我一直堅持手寫教案,認真備課,吃透課文的重點,把握好每一堂課的細節,因為手寫教案體現了教師為學生上好課的使命感和責任感。
我認為手寫教案還是有一定好處的,雖然備課寫教案占據教師很大一部分時間,但是,教師通過手寫教案,能對教材內容了然于胸,利用現代教學技術,就能胸有成竹或加以創新,為學生上一堂好課。
我覺得手寫教案非常有意義,不但有意義而且非常有必要。
手寫教案對于剛參加工作的教師來說,特別有意義。
剛入職的新教師是新手,通過手寫教案可以了解備課的流程,可以熟悉教材。在寫教案的過程中,總體把握每一節課,寫教案的過程就是備課的過程,也是知識的再生成過程。
如果新教師不寫教案,他們就要抽出專門的時間熟悉教案,簡單的看教案效果并不好。
在手寫教案的過程中,也可以提升教師的基本功水平,比如寫字、簡筆畫等基本功。有的新教師的書寫非常差,書寫程度好像小學生一樣,這說明他們的基本功還需要增強,而手寫教案正好能彌補這方面的不足。
當然對于教齡超過五年的老教師,可以不用手寫教案,采取書頭案或者電子備課的形式,以便他們騰出更多的時間,提高教學質量。
手寫教案被人詬病的原因就是手寫教案單純的變成了一種形式,只是為了應付檢查而去抄教案,又浪費了大量的時間。
教師在寫教案的過程中,可以鉆研教材,不僅僅拘泥于抄寫現成的教案,可以進行二次加工,加上本人對教材的理解和升華,這個教案就變得有現實意義了。
把虛功做實,手寫教案就變得非常有價值了。
盡管專家和領導都在強調教案的作用,但作為工作了20多年的一線教師,我發自內心的講一句,手寫教案,真沒什么用,已經沒有存在的意義了。
第一:現在市場上各種版本的教案應有盡有,基本都比老師們自己寫的好。
每學期開學,學校都會發幾本教學參考書和教案供老師們參考使用。上面教材分析、教案設計、習題練習應有盡有。不比你自己寫的好?
第二:老師手寫教案大部分也是照著教案書抄寫。
就算是手寫教案,老師們也是照著教案書抄寫的,很少自己設計,從書上抄到本子上,除了浪費時間和精力,有什么作用?
第三:最好的教案是書批,也是老師們最長用的。
老師們習慣把重要的內容直接寫在書上相應的地方,我們稱之為書批。這是老師們最常用的,也是目前最實用的備課方式。
每個老師不可能上課拿著教案上吧,基本都是拿書,把重要的東西記在書上,方便了老師,也更實用。唯一的缺點就是不好看。
第四:真正的高手老師是從來不看教案的。
實際教學中,我們發現,高手教師基本都是不看教案的,但并不代表這些老師不備課。他們教學多年,經驗豐富,對所教內容早已爛熟于心,根本就不用看教案。
實際不管是手寫教案還是電子教案,對老師來說都沒什么用處,都是用來應付領導檢查的。就算自己寫了,很多也不知道自己寫的是什么?真正上課,老師們會自己查閱資料,找自己需要的,大多和教案也無關。
我們這里,高中學校有兩個已經不要教案了。小學初中估計還不行,因為上面還有一個教研室會經常來檢查工作,什么教案、作業、業務筆記、聽課記錄、教研記錄等等。所以大部分學校老師還得有教案。
領導讓大家寫教案,也并不是認為這個教案對你教學有幫助,實際領導比誰都清楚,老師上課也不會看自己寫的教案的。領導也是為了應付上級檢查,突出自己的政績。
本人經常的做法是,書批,個人感覺,這就是最好的教案。
希望有一天,我們的各位領導能把老師從寫教案中解放出來,讓老師們把更多精力用在教學上。
希望吧!
手寫教案的概念現在已經不是很清楚了,一種是親手寫教案,但是包括電子教案,一種是不管教案我是抄別人的,還是自己編寫的都是用手書寫。
我個人對手抄教案是深惡痛絕的,可以說身邊每一個老師對手抄教案都是厭惡的,首先,教案的格式是上級統一規劃印刷好的,項目非常的齊全,不能空白,比如一節課你沒有復習環節,但是教案上有,你就必須寫,所以這種教案的實際用處不大,可以說就是應付上級檢查的,順便可以練練書法,但是耗時很大,幾乎所有需要手抄教案的老師都是在家完成的。
電子教案推行過一段時間,但是很快就被否決了,上級管理部門一不能賣教案本了,二缺少了一個可以檢查的項目,至于老師累不累,你好好寫我們給你們發獎狀啊。可以補償安慰一下。
但是如果真的認真手寫教案還是有必要的,我發現所有出公開課的老師,起碼出課的那節內容肯定會手寫,甚至可能寫很多遍以加強印象。從這個角度來看,手寫教案對授課其實有很大幫助,能讓老師思路清晰,目標明確,也就是說如果老師真的認真手寫教案是對教學有幫助的。差在什么地方呢,就是時間與精力,投入與產出不成正比例。經常幫助別的老師設計課,真的完全靠老師自己設計一節合理的,新穎的,恰當的課大概要兩三天的時間,所以所有課都認真手寫教案是不現實的。
電子教案的優點是共享,信息技術部門是推薦使用的,起碼環保吧。但是因為共享很多教師電子教案就連看都不看一眼了,授課就會很隨意,甚至有些知識點會有遺漏,尤其新教師,開始沒打好基礎,隨意課上多了,就不會認真上課了。
目前我們的規定是這樣的,老教師寫書頭案,以實用為主,新教師寫全案,打基礎,熟悉課堂套路。特殊要求的可以電子教案。
任何一種規定死了,就不可能是適用于全體的。我認為,真正的手寫教案每單元寫一課即可,其他可以寫簡案,有能力的老師可以電子教案,但必須原創。未來的趨勢還是電子教案,共享教案。然后授課與教案相符即可。
就不至于像現在這樣了,教案是一套,授課是一套,兩個對比一下完全是兩節課。
作為長期耕耘在一線的教師,我深有體會,手寫教案完全沒有必要存在。除了新上任的年輕教師,上課需要照本宣科,看著教案上課外,教齡已超過五年的教師,沒有人上課會看著教案,完成教學任務的。
一、手寫教案,表格模式化,重復累贅,耗時耗力。
教師每天任務繁多,除了備課、上課、批改作業、培優輔差,課間還要陪同學生,防護安全。除此之外,還要寫各種記錄、筆記等,繁重的工作任務,剝奪了教師大量的時間和精力,為了完成任務,教師迫不得已變成了搬運工,謄抄教案已成為一種捷徑,否則無法完成備寫教案的任務。手寫教案完全成了一種形式主義的行政任務的來完成的,占用了教師思考創新的時間,教學內容的形成沒有經過深思熟慮,沒有創新改進,對于教學沒有任何幫助,應該廢除。
二、提倡備寫簡案——備注教學重難點、突破口等。
上課是一個知識傳輸的過程,作為上課的主導者——教師,如果不認真鉆研教材,不用心設計,梳理教材內容的知識點,重難點和突破口,不研究采用何種方法措施來完成教學任務,那么只憑謄抄得來的手寫教案就能達到教學目標嗎?更無法做到因材施教和方法靈活。
一位優秀的教師,一節成功的課堂,必然是教師對教材深度挖掘,對教學過程熟記于心,要做到這一點,只有把教師從無用的手寫教案過程中解放出來,讓他們有時間和精力鉆研教材,真正用心去備課,寫具有創新思維和有用的簡案,(有經驗的老教師,允許在課本上備注簡案)以此提高備課效率和備課質量,這樣才能真正做到高效教學。
幾年前,曾一度提倡使用共案教學,這種做法已被廣大教師認可,教師們拍手叫好,終于可以有時間鉆研、學習,但不知是何種原因,沒有搞幾年就廢除了。手寫教案死灰復燃,教師心中剛剛燃起的希望之火被撲滅了。教學改革應革舊從新,而不是一味搞形式主義,呼吁教育部:為教師減負——提倡備寫簡案。教育改革,應該給教師和學生松綁,才能看到希望的曙光。
到此,以上就是小編對于音樂活動我的祖國教案的問題就介紹到這了,希望介紹關于音樂活動我的祖國教案的1點解答對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