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編關注到一個比較有意思的話題,就是關于音樂融入幼兒常規教育活動的問題,于是小編就整理了2個相關介紹音樂融入幼兒常規教育活動的解答,讓我們一起看看吧。
個人比較贊成這種創新,孩子身體得到了鍛煉,在無意識中還學會了背誦很多經典的詩詞,這不是一舉兩得的好事嗎?未來如果在考試中遇到孩子們在廣播操中學過的古詩詞,學生大概都會感激學校當年的創新之舉吧!
相信學生、家長都不會排斥這樣的教育形式和內容的創新,當然在最開始很多學生可能稍微有些反感吧(任何形式和內容的創新在最初都會有反對者)!
這些年全國各地的中小學在廣播操這件事上都在下功夫,足球操、籃球操、形體操、韻律操、民族舞這些創新的形式層出不窮,最初不管是家長還是網絡上有一些反對的聲音,但是漸漸的這些反對和質疑的聲音都變成了支持,因為在堅持中看到孩子的改變,孩子變的更活潑自信、孩子更喜歡這種多元化的自我表達的方式(不再是孩子們認為的古板的課間操)。
對于這種把古詩、京劇融為一體,孩子邊唱邊跳操的形式,我們舉起雙手雙腳表示支持,希望在未來這種形式能夠在全國各地得到推廣,當然我們更希望每個學校的相關課題小組能根據學生的特點和地方文化的特點,研發出更多有趣的、有深度、有文化、有內涵的廣播體操。
未來在網絡上我們看到古詩廣播操、英語廣播操、民族舞廣播操和各種好玩有趣的廣播操,這樣的一些創新都是在積極的推動整個教育體系的素質創新,這不是一件大好事嗎?
對于題主所說的這件事,本人認為是極好、極好的!
首先課間操的存在就是為了增強學生的身體素質,再加入京劇、詩詞和京韻歌曲等傳統文化元素,無形中讓學生在鍛煉身體的同時,也浸染了傳統文化,一舉兩得的事情!
傳統文化的斷代,是從孩子開始的!如果沒有長輩或學校的傳授,他們得到的僅是來自書本的知識,書本中的知識除了其中的詩詞或古文或歷史,更多的傾向于外來文化!傳統文化要真正的傳承下來,學校應該承擔授業者的身份,這樣才能讓更多傳統文化的精華傳承下來!曾經看過一篇采訪,當代的青少年一代只認梅艷芳,不認得梅蘭芳是誰?如今看來,也不全是他們的過錯!.
記得央視戲曲曾分享了一段《京劇廣播體操》,首次把戲曲程式化動作融入到大眾健身理念的這套體操,也是中國有史以來第一套“戲曲廣播體操”!它的受眾群體不只是學生,還包括成年人和老年人!
好啦,說了這一通,本人對這個學校的做法表示認同,也全力支持!
幼師在幼兒園要進行品德教育,從小樹立孩子愛國行為,幼教在上課時對孩子講一些我國現代愛國革命英雄事跡,與歷上的愛國英雄故事。帶領孩子參觀愛國教育館,讓孩子懂得今天的幸福是來之不易的,是解放軍叔叔保衛祖國用自已生命換來的。在課堂上教孩子唱革命歌曲,畫些祖國的大好河山,和美麗城市,一帶一路現代化建設。帶領孩子參加社會上一些有教育意義的義務勞動,培養孩子愛國品德,正確教育孩子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懂得感恩偉大祖國,長大報答祖國偉大的母親。
簡單地說,愛國主義就是千百年來固定下來的對自己祖國的一種最深厚的感情。 愛國主義包含著人們對自己祖國的深厚感情。愛國主義教育對于幼兒園的幼兒來說,是一個比較抽象的概念,因為無論是“中國”還是“國家”這個詞對于3歲-6歲的幼兒是很難理解的詞語,所以,在對幼兒進行愛國主義教育要符合幼兒的年齡和學習的特點,不能生搬硬套。
舉個例子:發生在幼兒園,一次有很多老師到某幼兒園聽課,當時講課的老師準備的是一節“七一”黨的生日的主題活動。當時,小朋友們都坐好了,在最前面的黑板上掛著一面黨旗,在正中的桌子上還有一個蛋糕模型。講課的老師等所有聽課的老師都坐好了以后,就開始上課了,播放著生日快樂的歌曲。這時候,有一個孩子一直在往門外瞅,坐立不安,講課的老師就問那個孩子:“你在瞅什么呢?”,那個孩子一本正經地回答說:“老師,你說今天是”黨“的生日 ,可是”黨“還沒有來幼兒園,你現在不能唱生日歌。”那么,這節課,其實到此就已經意味著失敗了,因為老師所選的上課內容,根本就不符合孩子的理解范圍和認知水平,老師把“黨”比喻成了一個人去過生日,但是孩子不理解,就非要等“黨”來了才能過生日。
那么“祖國媽媽和黨”這兩個詞相比較來說,祖國媽媽更容易被幼兒所接受,那么,對于幼兒怎么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通過主題升旗儀式活動萌發幼兒的愛祖國情感。幼兒園開展的主題升旗儀式活動,深受幼兒的喜歡和家長的贊揚。表現優秀的幼兒才能做為升旗手和護旗手,手拿國旗,感受升國旗的莊嚴和驕傲,五星紅旗是中國的標志,幼兒升旗的意識要從小進行培養,認識國旗,知道國旗的顏色、形狀和圖案,通過升旗儀式增強幼兒對國旗的了解和敬仰,萌發幼兒愛祖國的情感。通過視頻或圖片分享,讓幼兒了解中國的國旗都在哪里升起過。
我是月亮姐姐Nancy,感謝友友們的精彩評論、熱情點贊、溫馨關注!(文中圖片來源于網絡,侵刪! )
1
首先我們應該做到言傳身教,給孩子一個適當的示范,讓他們跟我們一起成長。
2
其次,我們應該給孩子一些良好的教育成長環境,孩子在這樣的環境里成長更容易成才。
3
抵制一些不良的行為,我們應該多那些不良的現象和行為有自己的態度,讓孩子感受到。
4
培養孩子良好的道德素養,我們曾經不太注重孩子的德育教育,而過多的注重學習,應該改變。
5
培養孩子愛國還應該做到潛移默化,如果我們的做法太過于激進反倒是效果不一定好。
對幼兒進行愛國主義教育是有必要的,但切不可牽強附會,強行灌輸。
因為,幼兒園大多是3~6歲的孩子,他們對于國家、民族等詞匯,還沒有形成明確的概念。在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時候,一定要從幼兒的心智特點出發,按照他們的年齡和學習特點選擇合適的素材,讓幼兒自然而然地產生愛國主義情感。
首先,所選的素材一定要直觀、形象。比如國慶節,帶孩子上街感受人們的愛國熱情,和孩子一起看閱兵式等。
再者,采用榜樣教育法。比如中國女排11連勝衛冕世界冠軍,讓孩子汲取榜樣的力量,增強民族自豪感。
最后,老師要拋棄干巴巴的說教,而用圖片、歌曲、游戲等方式引導孩子。內容盡量簡單明了,可觸可感,才會有好的效果。
有意的老師可參照我之前發的一篇小文《中國女排11連勝奪冠媽媽哭了,兒子問為什么,媽媽回答太睿智》,看如何對幼兒進行潛移默化的愛國主義教育的。
"幼兒"是指學齡前兒童。對他們進行"愛國″且是上升到"主義"層面的教育。難度大了!我覺得多帶他參加一些關于"國"這個概念的活動,如"國慶節",升國旗,到各處游玩時見到國徽要敬禮之類就可以了。
謝謝邀請
幼師怎樣對幼兒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我認為從三方面所聽、所見、所聞,去進行全方位的培養,就是對幼兒完整而正確地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所聽:多教學一些愛國主義歌曲,讓孩子們掌握并在課間或者平時傳唱,讓孩子們能夠感受到祖國的聲音。
所見:就是給孩子們放一些愛國的影片或者DVD之類的,帶孩子們參加一些愛國主義教育的活動如紀念日掃墓獻花等,或者參觀紀念博物館,特別是固定時間給孩子們進行升旗儀式,讓孩子們有一個儀式感。
所聞:就是給孩子們講一些愛國主義的故事,英雄事跡等,讓孩子們對英雄充滿敬仰之心。讓他們知道他們的幸福生活都是來之不易,是先人的血淚鑄就而成。
到此,以上就是小編對于音樂融入幼兒常規教育活動的問題就介紹到這了,希望介紹關于音樂融入幼兒常規教育活動的2點解答對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