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編關注到一個比較有意思的話題,就是關于音樂活動的文獻綜述怎么寫的問題,于是小編就整理了1個相關介紹音樂活動的文獻綜述怎么寫的解答,讓我們一起看看吧。
賀綠汀在上海國立音專學習的時候,主修理論作曲,他的老師我在之前的回答中也說過,是黃自先生。
1934年,他的鋼琴曲《牧童短笛》和《搖籃曲》分別榮獲齊爾品舉辦的“征求中國風味的鋼琴曲”評獎一等獎以及名譽二等獎。之后,他加入抗日救亡音樂組織“歌詞曲作者聯誼會”,“歌曲研究會”,致力于救亡歌曲的創作和推廣。
作為一位作曲家,他除了在國立音專學習期間所創作的一些作品外,以他從救亡歌詠運動及抗戰初期這一階段所寫的電影音樂和抗戰歌曲影響最突出。
抗日戰爭后,他的創作轉向以群眾歌曲為主的方向。在他所寫的抗日歌曲中有一部分仍保持著民族化、大眾化的傳統,如《上戰場》、《保家鄉》等都以其十分通俗、親切的風格而受到群眾廣泛的歡迎。
還有一些作品是他力求以嚴謹的結構,質樸流暢的音樂語言和洗練的手法所寫的進行曲性質的合唱曲《游擊隊歌》等,以及格調清新、鄉土氣息濃郁、充滿革命樂觀主義的無伴奏混聲合唱《懇春泥》,生動地反映了中國人民的英雄氣概和必將取得斗爭勝利的堅定信念。
為了抗日歌曲的藝術性和多樣性,賀綠汀還創作了具有強烈悲憤的激情、接近于歌劇詠敘調的藝術性獨唱曲《嘉陵江上》等音樂作品。
他在音樂理論研究和批評方面也作出了一定的貢獻,針對音樂生活中所存在的問題,撰寫了一系列富于現實意義的評論,如《中國音樂界的現狀及我們對音樂藝術所應有的認識》等,鮮明地表示了他對提高抗戰歌曲創作的關注,也對當時進步音樂界某些不利于音樂界團結的觀點進行了批評。
到此,以上就是小編對于音樂活動的文獻綜述怎么寫的問題就介紹到這了,希望介紹關于音樂活動的文獻綜述怎么寫的1點解答對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