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編關注到一個比較有意思的話題,就是關于張掖中考音樂鋼琴考生分數的問題,于是小編就整理了1個相關介紹張掖中考音樂鋼琴考生分數的解答,讓我們一起看看吧。
我女兒學鋼琴是跟風學,買了鋼琴,找了老師,剛開始學還感興趣,每天練上一會兒還行,越來越深時,時間就要求比較多,就不大樂意。勉強堅持了一年多,后又換了一個專業的老師難度大了,練琴要求的也嚴了,回課時老師會檢查,曲子不過要再從新練直到技術上過關了才成。偷懶不行了,哭了幾次,罷工不練,因小孩子定性差,她也要犧牲和小伙伴玩的時間來練琴。后來答應她考完8級就不再學了,果然考完就不再學了,討厭鋼琴,過了一段時間發現她自己會彈琴,也會學自己喜歡的曲子。現在大一些了,也堅持不定時的彈鋼琴,她自己也挺享受的,本來讓她學也是希望她懂一樣樂器,在她的人生中有些色彩。學到哪里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她能夠享受音樂帶給她的快樂。
你好,根據我自己學習鋼琴的經驗,回答您的問題,這里還有一個視頻補充,我小時侯一直想要鋼琴,但是爸爸媽媽一定要我完成某個級別的目標才給我買,后來我達到了目標,買回了鋼琴,熱情也有所減退,你也可以給自己小孩定一個目標試試,我覺得對自己還是有很大的促進作用的,另外如果小孩水平確實還好,可以找個嚴厲一點的老師,有效果的!!
視頻加載中...你是希望孩子越大越不聽勸?還是希望孩子一直都100%聽你的話呢?
我身邊的媽媽們給的答案是:完全聽話的孩子更讓人擔心。孩子長大,自我意識越來越強大,想自己說了算,不想被安排。Ta怎么證明自己說了算呢?畢竟生活一直是被安排的。聰明的小孩兒啊,會通過拖延,證明:“你說了也沒那么算,我不要聽你的,你看,我想拖延就拖延。”
拖延,就是小孩兒證明自我意識獨立的手段。孩子再大一些,能量更大了,會反抗,“你讓我彈琴,我就不彈,憑什么你讓我彈琴我就得乖乖去彈?”
曾經有個12歲的小男孩兒的媽媽給我回饋:“根據你的建議,和孩子聊了,兒子說有時候他就是對著干習慣了,為了反對我而反對,其實也不是那么抗拒這個事情啦。”
所以,如果小孩兒已經開始軟抵抗,甚至對著干了,父母每一句勸,都增加了他不聽話的動力。彈琴,爸媽認為對孩子高,孩子自己呢?也覺得好嗎?大部分孩子只打游戲就很滿意了。
爸媽可以多多找一些孩子愿意繼續彈琴的好處,以合作思維和孩子溝通。我群里有個媽媽,拿迪士尼換孩子的鋼琴比賽成績,因為迪士尼是女兒一直想要去的。但另一個媽媽同樣拿迪士尼和孩子談,孩子根本不屑,因為這個孩子不喜歡迪士尼,更喜歡cosplay。
當然,不是說必須要花很多錢的獎勵,父母可以多找一找平日里“免費”為孩子提供的服務,比如接送、精致早餐、承辦生日會…等等一切孩子離不開的,或者特別在意的,都可以。
講道理有用的話,咱都去湖畔大學聽馬云講一講,回來創造商業奇跡了。站到孩子的角度,傾聽孩子的聲音,給孩子“Ta想要”的。
小孩子其實天性對任何事物都抱有興趣,練琴其實相對來說是會比較乏味,無聊的。
我現在是一名某音樂學院的學生,從我個人認識來說,剛開始學習琴的時候,的確會特別有興趣,每天都想要去彈,去碰,但隨著接觸到的知識慢慢難起來,相對所耗費的時間越來越多,我也會坐不住,每天都是父母要求去上課,老師監督著要練琴,最后堅持到了現在。
對于這樣的情況,其實我有兩個建議,第一,比較傳統也比較嚴厲,逼著孩子學,我越來越多的會聽到朋友這么說“我真的很感謝父母當時追著我打一樣的逼著我練琴,這才有了現在的我”,是真的當時有多“恨”現在也有多愛,但這一定是本身接受能力各方面都比較好的情況哈;第二,也是相比來說更好的方法,就是直接換老師,為什么孩子會抗拒學習,不是孩子的問題那就是老師的問題了:教學枯燥,針對這一點,我國現在的省市城市都有在推廣從國外引進專門針對兒童學習音樂的的奧爾夫、柯依達等各種教學法,打破了以往的嚴肅的教學氛圍,讓孩子們在游戲中學習,游戲中進步,這也是我們學院音樂教育示范中心專業學生的必修課。
希望我的回答能夠對您有用~^_^
到此,以上就是小編對于張掖中考音樂鋼琴考生分數的問題就介紹到這了,希望介紹關于張掖中考音樂鋼琴考生分數的1點解答對大家有用。